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能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等已威胁到人类目前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在此背景下,对于能源消耗大户的建筑领域,世界各国纷纷提出绿色建筑的理念来寻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在满足舒适健康的居住前提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于是,绿色建筑便成为建设业界力捧的“宠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1绿色建筑的概念1.1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是遵循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这样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又称可持续建筑或生态建筑。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归纳来说,绿色建筑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1]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提高居住品质。而目前来看,常规的建筑技术很难达成目标,这就要求绿色建筑要突破传统建筑技术的种种制约,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绿色的施工与运营管理,来实现建筑选址的规划合理、资源利用的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的综合有效、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废物排放的减量无害和建筑功能的灵活适宜。1.2绿色建筑的特征与一般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其一,一般建筑能耗非常大,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可将能耗降低70%~80%,在德国甚至出现了零能耗的示范建筑。其二,一般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建筑风貌大同小异;而绿色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和气候条件。其三,一般建筑是封闭的,室内环境往往不利于健康;而绿色建筑有合理的结构布局,适宜的朝向、型体,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宜人的周围环境,其内外部采取有效连通,能对气候变化自动调节,可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其四,一般建筑往往忽略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而绿色建筑则强调建筑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维护、废弃拆除,甚至再利用的全生命过程中对环境负责。2国外绿色建筑发展概况20世纪中期,在全球资源环境危机中受绿色运动的影响和推动,绿色建筑的思想和观念开始萌生。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综合生态与建筑两个独立的概念提出“生态建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建筑节能类的规范,并且以后逐步提高节能标准,绿色建筑开始了政府化行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使绿色建筑的概念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发达国家还相继开发了适应不同国家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通过定量的描述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能等指标,为决策者和设计者提供依据。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1994年,美国《发布(绿色建筑协会(USGBC)起草了名为“能源与环境设计领袖”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2[3]sign,LEED)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1998年,加拿大、瑞典等国联合建立了GBTOOL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国台湾的绿色建筑评估EEWH系统启动于1999年,是全世界第四个正式上路的绿色建筑综合评[5]估系统。2000年以后,是全球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发展的颠峰,日本的CASBEE、德国的LNB、澳洲的NABERS、法国的ESCALE、韩国的KGBC等都相继成立。到了2006年,全球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已近20个。这些体系不断摸索前进,依据形势和需求,扩大适用范围,并更新评估内容。其中美国的LEED陆续发展出不同建筑类型,甚至旧有建筑改造的评估版本,它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是现有国际上最完善、最具影响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之一,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绿色建筑及可持续性评估标准的范本。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不少发达国家还建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加快了绿色建筑理念、技术及产品的发展和普及。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