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合隆镇小学自主发展规划一、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1、学校概况学校占地面积19455M2,建筑面积7000M2,现有33个教学班,1761名学生,102名专任教师。其中本科学历52人,大专学历39人。学校拥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教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教室、微机网络教室等各专用教室及社会实践基地,能满足各类教学的需要;优厚的设备资源条件,给学校“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课程文化构建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2、办学优势⑴科研意识强,氛围浓厚,成效显著。学校一贯以来对教科研的坚持与追求,使教科研意识、教师参与率、课题研究的规范程度不断提升,积淀了深厚的底蕴,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学校“十五”主课题《小学创新教育的实验研究》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十一五”省重点课题《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的实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人人有研究阵地,个个参与研究活动,各子课题研究的进展势态良好。阶段性成果分别在全县小学教研会介绍,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辐射效应。⑵团队实力硬,务实能干,敢于争先。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干部队伍和一支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教师队伍。班子结构合理,政治思想觉悟高,战斗力强。学校中层成员年青而有活力,干劲足,有创新精神,业务精湛,同时具有乐于奉献的品质。教师队伍爱岗敬业,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更可贵的是学校形成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的团队精神。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有省优秀班主任1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县级骨干教师32人。⑶全面加特长,个性发展,优势凸现。一方面根据人的发展需要,重视国家课程实施的刚性化要求达成,各学科教学突出基础性、发展性,注重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学校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06年全县排球赛第四名;在全县“千童之声”大合唱评比中获二等奖;艺术作品展获全二等奖;在历届县科技艺术节中荣获得较高名次。2006年以来,数十名学生在书法、绘画作品频传获奖佳讯或载于各种报刊、杂志。每年在市、县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各类刊物发表学生作品,累计达100多人次,从整体上凸显了学生素质、特长发展的优势。⑷校本开发实,有效操作,特色彰显。学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积极探索合适的途径,开发最大教育价值,以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整合三种方式进行了有效开发。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升,办学特色的建设。这些课程的实施,在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多样性等方面初见端倪,深化了为每一个孩子服务的教育理念。3、需要解决的问题⑴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观念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转变。当今,社会与家庭大多只重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⑵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有待增强,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长期以来实行国家统一的单一课程体制,教师仍习惯于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陷于陈旧的课程思想的惯性之中,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部分教师对课程校本开发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一知半解,课程开发能力欠缺。⑶如何结合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还需深入思考。针对学生在家庭、社区的教育环境,如何适应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使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学校应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二、学校发展的远景设计㈠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长期以来,立足农村教育实际,科学排解各种纷扰,坚持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而今,“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让每一位师生幸福成长,努力让不同个性的儿童在学校获得不同的发展,让不同个性的教师在课程设计的各个领域获得成功体验,形成并发展各自的教学品性,构建具有为每一个师生设计特质的课程文化学校”,引领着学校健康、持续发展。㈡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立足本县,,把学校建成开发学生多元潜能,为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具有“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课程文化特色学校,并彰显实验性、示范性、高品质、多元化特点。二年内把学校建成农安县星级管理明星校,争取获省、市集体荣誉3—5项。㈢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1、学生发展目标:在“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教育环境中,让学生的个性在深度上充分发展,在广度上多元发展,在整体上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生态发展。2、教师发展目标:以教改科研为抓手,立足课程改革制高点,围绕课程教学中与不同学生不同“对话”的特点,在与进行的包括目标、计划、内容、实施策略与评价的连续性教育实践活动交互的过程中,塑造教师“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长于合作,勇于表达,敢于创新”的品质。让教师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形成幸福的生命观。3、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