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专题向度模块研习内容:关键词句理解主要意思概括相关信息筛选与整合作家观点态度把握表达技巧赏析“文本研习”类教学模式的几种基本课型:1.按教学目的及学生学习过程,可分为预习课:检索资料、方法、质疑、建议阅读课:美读、涵泳、评点、批注、比较总结课:知识、课文、板块、专题、模块2.从按照研习的手段、途径与方法,可分为浏览略读课:整体感知、捕捉信息、整合信息评点精读课:对话、交流、体验、感悟比较阅读课:比较点、求同、求异示例:阅读《〈物种起源〉绪论》,画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想一想,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他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这个问题目标指向于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本研习设计的问题,重在研读文本,以研习为基础,以读懂文本为目的,用时相对教短,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为主。示例: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后提供的探讨问题。①文章开头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后来却说“实在无话可说”,最后又说“说不出话”。联系全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②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有哪些特点?鲁迅为什么称赞她是“真的猛士”?文中“庸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鲁迅对“庸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研习的“问题”和探讨的“问题”区别“问题探讨”就类型看,主要有两种:一是探究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答案往往有相对指向性;二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答案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核心问题要建立在文本整体的基础之上,或问提纲,统摄文本的关节;或问串珠,串起文本的亮点;或问立骨,支起文本的血肉……一言以蔽之,预设的核心问题必须来自文本,又涵盖文本。同时,预设的核心问题还须具有思辨性和探究性。《报任安书》参考核心问题①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苟活于世”?②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借对其他历史人物的评论,表明对生死的看法,他把人对生死的态度分成哪几种,你认为他和屈原分别属于哪一种?③在本文中有哪些司马迁所阐发或引述的关于生死的议论?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他怎样的生死观?《渔父》参考核心问题①本文通过那些手法塑造了屈原这一形象?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②本文中的“渔父”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为何塑造这一形象?③板块综合:在“生存还是毁灭”这一问题前,中国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你怎么看待他们不同的选择?④拓展探究:中国历代的其他文人志士对生死有着怎样的回答?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第二专题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可以与其他方式适当结合。可以与活动体验适当结合。学习戏剧,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片段表演、观摩影视作品;可以课后收集友情诗,组织诗歌朗诵会。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