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者:省教研室附小张红芳一、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乘法的第一课时,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因此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受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影响,学生习惯用加减法来理解计算事物,对抽象的乘法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时,我尽量用形象的图画和学生身边的实物协助教学,加强乘法含义的理解。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2、体会到在求几个相同加数和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乘法。3、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的好处。4、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分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发展性目标: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计算的简便性;提高性目标: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探究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难点: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六、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学习情况分析:根据学前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乘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经调查大部分只会背出口诀而没有理解意义),而且一说乘法就很感兴趣。基于学生学前的这种差异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这种“差异资源”,让起点较高的同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成立“协作组”,让力20082量较强的带动力量较弱的同学;同时也将老师自己融入到学生的群体中,学习过程中需要支持、帮助的小组也可以邀请老师加入,老师真正地成为学习过程的一员。个性化对象分析:,分析能力较强,知识面广,善于提问、反驳别人的意见;,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善于表达、会思考、记忆力佳;,理解能力较强,也很善于倾听;,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弱、不爱动脑筋;,做事动作慢、学习有情绪化;,胆小、理解能力较弱;,学习懒散、不爱动脑筋;,做事拖拉、粗心、习惯较差。座位分析及座位安排:全班共35人,男生18人,女生17人。共分为9个学习小组,其中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将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座位在9个学习小组内均匀分布。七、课前准备:教师材料、媒体准备:配套课件。学生差异性材料准备: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座位临近,使他们能互补长短。八、教学设计理念:乘法的意义是整个乘法运算的基础,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学生对于表内乘法的口诀其实并不陌生,有的学生铅笔盒盖上、包书面的纸上就印有乘法口诀表,有的学生提前在父母的帮助下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表。当然,不排除也有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乘法(如王小燕、谢欣宇)。也就是说,在教学过3程中,有两点需要我们老师注意的:第一,要承认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乘法的事实;第二,学生之间有比较大的差异的事实。在这两个事实的前提下,我就尝试着结合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思考可以使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认识的提升,以及如何根据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实现学生真实的发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整体性教学个性化教学通过顺口溜引出乘法的意义由加法引到乘法引入:青蛙儿歌师: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几条腿?请你算一算。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学优生,看看他们能否用乘法表示。师:3只青蛙呢?4只呢?5只?6只?7只?10只?20只?40只?师:有没有办法很快就能写出来?教师观察几名学困生的情绪反应反馈时请谢欣宇回答重点关注:陆佳蕾、尹嘉欣、俞慧莹生在本子上计算;预计学生可能出现:448,4×28,2×48学生思考??生:3只青蛙几条腿?用3×4表示。生可能出现:A、能表述意图:问题较容易回答,教师列算式过程的,从中发现用乘法算式表示的学生。师稍作停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根据课前调查和考虑到学生之间起点的差异性,估计全班应该有同学能用乘法来表示,意图让那些对乘法已经有一定了解的小朋友能发挥他们的,可以由此引出乘法。因为陆佳蕾先学的知识点比较多;4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沟通加法与乘法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1、如果出现乘法:师则:请该生说说3和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师将学生写的算式:2×4,3×4,4×4,5×4,6×4,7×4,10×4,20×4分别板书,并让学生观察:什么不变?为什么?师:第一个数为什么变化?表示什么?2、引导看图,对比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3、练习: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反馈矫正??师:是否所有的题都能改呢?师稍作停顿,让让理解力较强的陆佳蕾回答;请中等生答;此时教师走到谢欣宇、谢欣源旁边,引导他们参与小组讨论师请中等生回答尝试回答:4为相同加数,2、3、4为相同加数的个数教师重点关注王小燕、徐婷、吴伟烨、谢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