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docx
上传人:努力****爱敏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2、浏览“单元导读”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3、交流体会①汇报“读懂了什么”。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4、学习本课生字词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小组自学生字词,检查生字的记忆情况,交流自己积累的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词语解释。易读错的字:岗、戒、枣、刺、指导书写:戒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展示图片理解)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5、按要求自读课文⑴提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⑵学生按要求自学。⑶组织班内交流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7、布置作业⑴抄写本课生字词。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板书课题,齐读;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1、出示默读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在哪些段落体现的?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2、学生自读课文。三、深入学习课文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文中出现的几种玩具。2、学习第一自然段。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让学生找一找第一段与其它段的区别。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⑴浏览课文。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