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与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19.《绿叶的梦》课时2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祛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了解顿号的用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过程方法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教学札记本课设计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地让学生活动起来,读、想、说、议、做、画、写大家都积极参与,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写字时,不能按笔顺规则去写,字写得不够规范。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展示学生收集的树叶和标本。2.揭题: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梦,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跟随女作家葛翠琳追逐绿叶的梦。板书课题:19绿叶的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生词的意思。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制作的感受。由此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的状态。学生自学自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出示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看两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教师配上音乐,出示相关课件,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教学过程设计预计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检查学习情况。3.采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词语。a.联系上下文理解。b.课件展示“碾盘”、“高粱秆”的图片。c.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去理解。4.教师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自己的感受。思考:在童年的记忆中,是谁让我对“绿叶”开始着迷?过渡: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段文字承接着作者直抒胸臆地对“绿叶”的着迷又开启了童年时代“绿叶之梦”的大门。三、理解课文,感悟语言。1.学生默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觅食”“洋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弄懂“标本”的意思;“碾盘”“高粱秆”可以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认识;“启蒙”“清热明目”“祛痰止渴”等词语则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去理解。学生读文,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学生读文思考。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感受绿叶在作者童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认真读文,并在文章中勾画重点语句,在书旁写下批注。紧扣题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重点语句,通过不同角度的朗读,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获得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检查自学情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训练。看谁读得好,教师要适时指导。教学过程设计预计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2、个性化阅读指导。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回归大自然的孩子们开心快乐、无拘无束的场面。“跑遍”、“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乐谱”在这些文字中,孩子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跃然而出。(1)在大自然之中,孩子们有哪些快乐?(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大自然给予你的快乐有哪些?第五自然段:“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积、躺、翻、坐”一系列的动词描写,使孩子们的形象跃然纸上,也使得孩子们野外活动那种愉悦的心情、畅快淋漓的感受画面般展现在我们面前。(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孩子们采集树叶时的一系列动词。(2)课件出示带顿号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知道顿号的用法。“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茸毛的……”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1.品读课文,学生入情入境,美美地阅读,细细地品味,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放飞心情,放飞自己,绿叶和鲜花装扮成了童年的“乐谱”。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体会顿号的用法。默读第三自然段,把自己感受到的作者收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圈出来。体会绿叶给作者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