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方法论文教学方法改革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学习方法论文教学方法改革论文.doc

大学学习方法论文教学方法改革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改革广角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30.039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30期总第181期学习方法漫谈张斌曹力孙文杰摘要:目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依赖心很强,自觉性较差,学习比较被动,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就预习、听课、做笔记、复习、做习题、阶段小结几个方面谈谈学习方法的问题,供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为参考。关键词: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阶段小结作者简介:(1956-)张斌,男,陕西商州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力学;(1972-)曹力,男,河北定州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助理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工作。(陕西西安710032)每年经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常常听人说大学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尽快地适应和熟悉大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进步的快慢、提高学习效率影响很大。如何适应、熟悉和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学习成果,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准备?本文就预习、听课、做笔记、复习、做习题、阶段小结等几个方面谈谈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供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参考。但是必须指出:要真正掌握一门知识,首先要求我们必须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任何好的条件,好的方法,都要在自己刻苦钻研、艰苦劳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际上学习方法中的基本要点——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一、关于预习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深入而细致地理解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上课前如能对本次所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对提高听课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加之大学一年级所开课程较少,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这项工作。不过要预习势必会占用其他学习环节(如复习、做题)的时间,但这种做法仍不失一种事半功倍的高效方法。因为适当预习,可以使听课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搞清楚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中没有看懂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进课堂,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事实上如果通过预习能真正听好课的话,复习和做题的效率也一定会跟着提高,时间也就[1]富裕了。预习的好坏,将影响整个学习过程的质量。如何进行预习呢?是不是在预习时就一定要把教材的内容全部弄懂呢?如果是这样,当然最好。然而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大可能的,但预习不是一般地阅读教材,而是要围绕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以理解教材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因此对预习只需花费少量的时间,根据许多学生的学习经验,预习的时间一般掌握在20分钟左右为宜。在预习时只能概括的大致了解一下教材的内容,了解一下需要哪些已学过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否已经掌握,必要时要查阅已学过的相关课本,进而必然会弄懂一些新的内容,同时也一定会有看不懂及领会不深的地方,那务必用明显的记号把它们标出来,而这些内容正是在听课中要特别用心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和难点明确,通过听课彻底弄懂它们。如果假期中有时间,可以开始预习下学期要学的内容,效果必定更好。胸怀大志的人就应该站得高、看得远、想得远,凡事应该早打算,长打算。大学生的预习可以一本教材为主,但不要局限于一本教材的范围,在有时间和能力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博览群书,以一个问题的论述与解决为中心进行比较,以发现彼此的优点和[2]不足之处,这样可以更深入地领会教材。二、关于听课学生通过听课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为此,在听合适的评价。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拨,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在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要让孩子能在教师的鼓励中找到自信;对读得不好的教师应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但语气同样应带有鼓励性和启发性。比如说:“你读书的声音很洪亮,但是不要太着急”“把他读得更、流利点就更好的了”……这样,学生就在快乐的感受中改正错误,效果会更佳。如在讲授《秋天的图画》一课时,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位学生就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教师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就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随后,教师也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了读这段文字,取得了很好的朗读效果。(3)师读生评。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若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唱读的现象,教师应机智地处理:“老师想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当小老师好吗?、”“若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能学着老师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