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机械能.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M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机械能.doc

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机械能.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必修2:机械能AUTONUM.(2011东城期末)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如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A.120km/hB.240km/hC.320km/hD.480km/h答案:CAUTONUM.(2011丰台期末)F如图4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图4C.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D.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答案:AAUTONUM.(2011石景山图2期末)如图2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点,弹簧处于原长.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则在圆环下滑过程中()A.圆环机械能守恒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了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圆环动能最大答案:CAUTONUM.(2011怀柔一模)如图3a、3b所示,是一辆质量m=6×103kg的公共汽车在t=0和t=4s末两个时刻的两张照片。当t=0时,汽车刚启动(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图3c是车内横杆上悬挂的拉手环(相对汽车静止)经放大后的图像,测得θ=150.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A.4s内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B.4s末汽车牵引力的功率C.汽车所受到的平均阻力D.汽车的长度答案:DABCOAUTONUM.(2011丰台二模)(16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圆心为O点。一小滑块自圆弧轨道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在B点沿水平方向飞出,落到水平地面C点。已知小滑块的质量为m=1.0kg,C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为1m,B点高度为1.25m,圆弧轨道半径R=1m,g取10m/s2。求小滑块:(1)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2)在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3)沿圆弧轨道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16分)(1)小滑块从B点飞出后作平抛运动,设它在的速度大小为。S(3分)小滑块从B点飞出初速度为m/s(3分)(2)小滑块在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2分)解得N=14N(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滑块在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14N(2分)(3)小滑块在圆弧轨道内下滑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2分)解得小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J(2分)AUTONUM.(2011丰台二模)(20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着一辆平板车A,。车上有两个小滑块B和C(都可视为质点),B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C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开始时B、C分别从车板的左、右两端同时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o相向滑行。经过一段时间,C、A的速度达到相等,此时C和B恰好发生碰撞。已知C和B发生碰撞时两者的速度立刻互换,A、B、C三者的质量都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开始运动到C、A的速度达到相等时的时间;(2)求平板车平板总长度;(3)已知滑块C最后没有脱离平板,求滑块C最后与车达到相对静止时处于平板上的位置。解析:(1)设A、B、C三者的质量都为m,从开始到C、A的速度达到相等这一过程所需时间为t。对C,由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有(1分)(1分)对A,由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有(1分)(1分)(1分)联立以上各式联得(1分)(2)对C,(1分)对B,由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有(1分)(1分)(1分)C和B恰好发生碰撞,有(1分)解得:(1分)(3)对A,A.B、C三者的位移和末速度分别为(向左),(向右),(向左)(1分)(向左),(向右)(1分)C和B发生碰撞时两者的速度立刻互换,则碰撞后C和B的速度各为(向右),(向左)碰撞后B和A的速度相等,设B和A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此时对B和A整体有隔离B,则B受到的摩擦力为可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