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建议.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桃花源记教学建议.docx

桃花源记教学建议.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桃花源记教学建议桃花源记教学建议2021-02-0702:00:02小编:admin本课拟用一个半课时教读。由于文章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在此条件下,教师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有特色的教法来。下面提几条建议,以供参考:一、关于诵读教学本文共309字,用中速读一遍约需2.5分钟。假定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读过两三遍,课上再读七八遍,必能基本成诵。再加上教师及个别学生的示范朗读和检查背诵,课上用于诵读的时间不会超过35分钟。这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基本保证,从长远的眼光看,尤其应该如此,决不容忽视。读和讲可以穿插起来进行。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在扫清语言障碍的基础上读得顺畅,主要是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并通过多次诵读熟悉故事;2、对情节作一点分析,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具体地想像出故事的发展过程,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并牢牢记住文章中所有重要的语句,能读出一点“讲故事”的味道;3、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能比较熟练地背诵全文。以上是就水平一般的教学班而言,在水平较高的教学班,也无妨先背下来,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二、关于想像力的培养陶渊明的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很值得品味。品味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想像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例如:1、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过去的诗人对此就有不同解释。唐代诗人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桃源行)按这种说法,渔人这天并非出来打渔,而是为了欣赏山光水色,在不知不觉间来到桃花林的。南宋诗人谢枋得的看法与此不同,他写道:“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这是说,渔人“沿溪行”恰好在溪的下流,桃林中既“落英缤纷”,自然有不少花儿落在水面,随流而下,渔人是在看到这些花瓣后,逆流而上到达桃花林的。这两种说法都有理,不必辨其是非,却也无妨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2、渔人何以敢入洞?渔人见桃林面积之广(“夹岸数百步”),又是纯一色的桃树(“中无杂树”),为人间所罕有,已有“寻仙”之意;待到行至桃林尽头,发现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他以为这是“天外有天”的标志,便决意去追寻光源,满心希望能由此而直达仙境。3、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桃源村人为“避秦时乱”而来此,至晋太元中已将近六百年。文中没有提到渔人所说的具体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为培养学生想像力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不宜过多,更不宜琐碎,要给学生留出自己发挥想像的余地,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拓展阅读:桃花源记练习题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1、晋太元中()2、缘溪行()3、便舍船()4、豁然开朗()5、屋舍俨然()6、阡陌()7、黄发垂髫()8、便要还家()9、遂与外人间隔()10、不足为外人道()11、及郡下()12、诣太守()二、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划线的词语1、渔人甚异之。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问所从来。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三、解释划线字的含义,并指出它们的词性1、便舍船2、屋舍俨然3、处处志之4、寻向所志四、区别下边几个词古今意义的不同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2、妻子邑人古义:今义:3、无论魏晋古义:今义:4、来此绝境古义:今义:五、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景:人:六、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课文结尾处写道:“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说明什么?2、课文按照渔人行动的顺序,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分析说明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举例说明文章的前后呼应之处。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有错误的请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