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ppt
上传人:依波****bc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八章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ppt

第八章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8章所得税会计8.1企业所得税概述8.1.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8.1.2企业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8.1.3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8.1.4企业所得税的税率3)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鼓励类产业企业是指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另行发布)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4)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可减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8.1.5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8.1.6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8.1.7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地点和纳税年度8.2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与申报8.2.1应税收入的确认、计量8.2.2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8.2.3资产的税务处理8.2.4应纳税额的计算8.2.5特别纳税调整5)应纳税所得额的核定6)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7)年度关联业务的纳税申报8)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认定9)补征税款8.2.6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8.2.7企业所得税的核定征收4)核定应税所得率缴纳按核定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在其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支出额能够正确核算的情况下,可按国家规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出应纳税额,据以申报纳税。也就是说,按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其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如下:①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②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③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小型微利企业不能采用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方法,也不能享有所得税优惠政策。应税所得率是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不是应纳所得税额)时预先规定的比例,是企业应纳税的所得额占其经营收入的比例。该比例根据各个行业的实际销售利润率或者经营利润率等情况分别测算得出。现行企业执行调整后的应税所得率见表8—1。表8—1不同行业企业应税所得率8.2.8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图8—1居民企业年度纳税申报表体系8.3企业所得税会计基础8.3.1所得税会计处理规范概述8.3.2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图8—2所得税的跨期摊配示意图8.3.3基于收入费用观的所得税会计差异8.3.4基于资产负债观的所得税会计差异1)计税基础(1)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在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被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扣除的金额。(2)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其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对于预收款项产生的负债,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不征税的金额。2)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temporarydifferences)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财务报表上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异,该差异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或列示的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纳税金额或可抵扣税金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8.4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8.4.1所得税会计账户的设置8.4.2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8.4.3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8.4.4企业所得税缴纳、抵免与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8.4.5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8.4.6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8.4.7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的会计处理8.4.8企业清算的所得税会计处理8.5个人所得税的确认、计量与申报8.5.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规定(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税率表见表8—17。4)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1)工资薪金所得,以职工每月工资薪金收入总额(含公务车补贴收入、提前退休获得的一次性补贴)扣除其每月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后,再减去免征额3500元后的余额,为每月应纳税所得额。(2)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减去必要费用(按月扣除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