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蒲松龄?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时:(1640-1715)清代?地: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评:著名文学家。?作:《聊斋志异》。?郭沫若:“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终灭吴”?关于蒲松龄的那些事儿1、19岁考童子,以县、府、道第一名闻名乡里。2、25岁之前,家里富裕。之后分家,所分到家产少,生活穷苦。3、省试屡考不中,一直做乡村私塾兼创作。4、71岁考上贡生,不用做私塾谋生。4、75岁去世。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作路上奋斗了一辈子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没有富贵的人,但是他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那些富贵人的门前也大有人在,只有对功名不感兴趣的人,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他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龄《蚤起》“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终灭吴”-蒲松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科举考试好苦啊~~创作《聊斋》蒲留仙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中贮苦茗,又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创作之路蒲松龄在乡里居住的时候,不流于世俗,性格尤其奇怪放诞,以做村里的小孩的老师来养活自己.他作的时候,每天早晨,拿一个大磁罐,里面放着苦茶,又准备了一包烟草,放在过往人多的大路旁.地上放上芦席,坐在上面,烟叶和茶放在身旁.见行人走过,一定强拉着他跟他说话,随他知道什么,谈论些稀奇古怪的事.(行人)渴了蒲松龄就让他喝茶,或者给他奉上烟,一定让他畅快地谈论才罢.偶然听说了一件事,回去之后加工润色.这样过了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了,所以笔法非常绝妙.创作40年,好苦啊~《聊斋志异》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蒲松龄作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俚曲14种,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关于《狼》的一些事儿《狼》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第二则,题目虽为“狼”,但写的是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劈狼首,击毙两狼的故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1、遇狼:1、仔细看看图中屠户的眼睛,你可看出屠户当时的神情是怎样的?2、为什么屠户会有这样的神情?你可设想一下他的处境。2、惧狼: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什么办法?此时他的心态是怎样的?2、两狼有何表现?3、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3、御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1、屠夫此时在想什么?他又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可看出他怎样的个性?2、狼此时有何表现,可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两狼的计谋是什么?2、前狼假寐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