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合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

合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合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2011年1月10日《合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是根据合兴镇的实际编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及政策取向,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我镇“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目标,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一)合兴基本条件和资源条件1、基本情况合兴位于梁平县的东北浅丘陵地带,地处县城的东北部,东连复平,南连城东,西连县城,北连城北,离县城9公里,离渝万高速公路路口10公里,火车站坐落境内,有公共汽车站,是以前的区所在地,达万铁路和景观大道以及云复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极为方便。合兴全镇幅员面积5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下辖8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户数7577,总人数25600人,其中农村人口达23323人,是典型的农业镇。2、自然资源水资源:合兴境内有普里河主要河流及两条支流,由于合兴处于高台地区,地势高,溪河外流,无外来客水,境内河流流量相对较小,基本没有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总量匮乏。矿产资源:合兴境内储藏有天然气,目前已开采出一口,有丰富的页岩、石灰岩、粘土等。森林资源:合兴森林资源较丰富,林地面积2.02万亩,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45.9%,其中森林面积1.6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6%,2010年全镇森林面积覆盖率37.5%,森林植被以马尾松和竹子为主。经济林木主要有桑树、果树、茶叶、中药材为主。“龙滩柚”是梁平柚的规范化生产基地,享誉市内外。旅游资源:合兴境内目前有正在打造的“中国名柚园”,成功举办了首届梁平柚“柚花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二)“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合兴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文旅兴镇”四大战略,强化了招商引资,加大投资保增长,优化结构求发展,改善民生促和谐,成功进入梁平县第一类乡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亿元,同比增长26%,人均GDP达到699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40万元,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实现1400万元,得益于新农村建设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52元,年均增速30.4%。2、三次产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十一五”期间,全镇着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文旅兴镇”四大战略,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退耕还林面积达5600亩,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快,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得到调整,企业有11个,其中有二个上规模企业,新建了一坐占地4000平方米的规范化农贸市场,个体户发展了223户,“洗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和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提高。3、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十一五”期间,围绕畅通工程,“二横二纵四边一铁”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电气化铁路改造已全部完成;全镇公路通车里程达60公里,主要干线已建成水泥路面,硬化人行便道14公里,“村村通”工程全部实现;整治和维修了各类水利工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得到进一部加强;3个村进行了农网改造,电力保障大幅提升,“户户通电”工程圆满完成。4、统筹城乡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合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规划先行带动了城镇化建设。完成了场镇规划,加快了城镇化建设,共建筑房屋面积达3.6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29.6%。完善了场镇功能,种植了行道树,完成了灯饰工程,安排了三个环卫工,使场镇清洁卫生得到了保障,实施了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共改造危房1.3万平方米,改善了民生。二是统筹城乡体质机制改革取得较大发展。全镇土地流转达1.5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2009年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确权工作,共发证746本,确权率、发证率均达100%。2010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共发证6278本,确权率和发证率均达100%。三是“三农”服务建设效果明显。“十一五”期间兑付各类支农惠农补贴近万元,整治土地500亩,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5%,引进企业解决农民转移就业350人。5、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民生和谐发展“十一五”期间,镇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全镇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四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着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一个占地3500亩的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