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太平镇“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汇报太平镇地处两市(南阳、洛阳)四县(栾川、嵩县、内乡、西峡)结合部,位于中原第一峰——海拔2212.5米的犄角尖脚下,距县城北75公里,G311、S331公路纵贯全境。全镇辖11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9790人,区域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185公里(其中国道20公里,省道40公里,村村通25公里,村组公路100公里)。自2001年至今,我镇的农村公路建设,结合老界岭旅游开发,先后投入巨资,新修公路总里程110公里,新建大小桥梁60多座。在新建的农村水泥路中,县乡道路40公里,集镇道路10公里,村村通道路25公里,全镇10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逐步形成了以G311、S331公路为轴心的旅游交通网络,辖区内各旅游景点相互通连,为旅游产业发展、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的主要情况(一)强化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在全县公路“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和宣传贯彻《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工作会后,太平镇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一法一条例》的宣传贯彻进行了部署。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开展宣传周活动、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固定标语、镇有线电视台等多种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一法一条例”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有了基本了解,提高了爱路护路意识,提高了各级、各单位对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视程度。(二)规范管理,加强综合整治。我镇于2003年成立了太平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加大对农村公路的管护力度,每年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不断健全完善管理网络,加强养护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以312国道、331省道等沿线为重点,加强公路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拆除违章建筑,加强交通管理,规范建房,清理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垃圾、污染物,修复受损路面,对公路沿线村的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并对辖区内10公里331省道进行绿化等,使我镇的农村公路环境更加“畅、安、净、美”。(三)强化责任,确保交通安全。不断完善和落实“政府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太平镇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深入贯彻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明确各单位职责,加大对重点道路(国道、省道、集镇道路、农村道路、景区道路、山洞遂道),及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控,确保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四)积极筹措,恢复灾后建设。去年“7.24”洪灾,造成全镇范围的公路(包括312国道、S331省道、县乡道、旅游公路、村村通等),冲毁路基106公里、路面21.7公里,冲毁桥梁74座(其中大中型桥梁19座)、损坏5座,公路坍塌80多处、6万多立方。灾后,我镇积极努力,多方筹措,恢复重建,目前,毁坏的村村通和村组道路已经恢复80%以上、修复桥涵48座,特别是对毁坏严重的黄石庵纸房村村通垮塌路段,我们实行统一预算,统一组织,统一招标施工方式修复,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了工程高质量完工,确保群众出行安全通畅。二、存在的问题(一)自然灾害隐患突出。由于我镇特殊的山区地形,公路两边岩石裸露带比较多,进入汛期,暴雨雷电造成公路沿线经常发生塌方、垮岸现象;由于地处高寒,冬季易出现冻凌,道路结冰;阴暗路段冰雪厚积,长期不化,造成行车安全隐患。(二)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一些村存在着管护意识差、重建轻养的问题;一些旅游公路两旁设立的弯道凸透镜遭到人为破坏,需要维修重设;鱼库村至嵩县白河的隧道口,由于道路塌方隐患,道路修建还没有全部竣工;新修的S331战备公路鱼库段还没有完全绿化。(三)公路建设资金缺乏。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加上本级财政财力又有限,使得公路养护建设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7.24洪灾部分受损的村组公路还没有完全得到修复,S331战备公路一些路基掏空路段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三、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基本措施(一)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及新闻媒体,制作固定宣传标语、宣传版面,印制宣传单等,使大多数村民了解掌握路政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做到懂法、守法,自觉的遵守和维护公路交通秩序。加大路政监督检查。对影响公路交通秩序和安全的行为,乡镇管理站工作人员要积极协助路政执法人员及时纠正、查处,使路政管理步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为了顺利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渠道筹措资金:一是争取上级部门加大对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的立项和补助资金;二是将农村公路建设管护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三是实行“一事一议”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投入。(三)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