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佩六国相印,辖六国臣民走近苏秦辅导教师陶利平河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经济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原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他们都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也是河南人民的骄傲。而其中最令我怦然心动的是“佩六国相印,辖六国臣民”的风云人物苏秦。一个洛阳人,他取法于百家的学说加以融汇,奔走于诸侯之间,讲究机谋权变,追求功名显达,他刻苦勤奋的精神和机敏善论的口才不能不让我这个苏秦的老乡敬佩崇拜。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今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太平庄人)。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主要代表,史载其治学刻苦,头悬梁、锥刺骨,夜以继日。两千年来,苏秦的事迹流传甚广,家喻户晓,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胸有大志,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群雄争霸。他凭着坚强毅力游说于各诸侯之间,终于促成了六国之王结盟于洹水,苏秦也成了一人佩有六国相印的风云人物,功名显赫,权倾一时,取得了荣华富贵。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勤奋的精神,这是苏秦身上最让人敬佩的一点。苏秦生活的时代,正值战国中期,各国龙争虎斗,争霸一方,很多纵横之士游说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贵,成为白衣卿相,权倾人主,声震天下。苏秦对此非常艳羡,从小便立下鸿鹄之志。投身于一代纵横大师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但千里马难遇伯乐,贤臣难遇明主,功不成名不就,碰壁而归,感到十分羞惭,只好回家。家里人看他破衣烂衫、蓬头垢面,一副狼狈样。父母恶狠狠地骂他;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不理他;嫂子不给他做饭吃。都讥讽他不务正业,不事农商,认为以他的才能想谋取功名是痴人做梦。苏秦受了很大刺激,遭冷遇不沮丧失落,反而闭门不出,发愤攻读。从此以后,他日夜研习,钻研“周书阴符”,废寝忘食,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以致血流至足。以此振奋精神。晚上读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经过发奋苦读,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揣摩探索打动人主的方法更加高明了。正是苏秦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使其矢志不渝地成就了自己纵横家的使命和追求。此等刻苦攻读的精神历代为人们所传诵,成为发愤读书的楷模。他那种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这是苏秦身上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也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共性,其说辞充分发挥了纵横家特点和高超的语言思辨能力。功夫不负苦心人,待学问大增,揣情摩意的功夫炉火纯青,苏秦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苏秦先是以“连横”说秦,使出了揣摩、迎合、雄辩的手段,向秦惠王鼓吹以武力统一天下。遇见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48454.htm"\t"_blank"燕昭王广招贤士,苏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提倡合纵,联合受强秦威胁的其它六国齐、楚、燕、韩、赵、魏共同对付秦国,互签盟约,构成“合纵”之势,患难相恤,共抵秦国。“连横”与“合纵”乃相反的两个策略,苏秦竟能于股掌中灵活转换之,对当时时局政治的机警灵敏和高度认识,可看出其韬略的过人,《荀子·臣道》把“齐之苏秦”、“楚之州侯”和““秦之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941.htm"\t"_blank"张仪”相提并论,苏秦真是荣耀至极,名声显赫。苏秦早年刻苦读书成才,成年后艰苦奋斗,历经磨难,终于获得了成功,以纵横家而名垂史册。苏秦的形象不仅以其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个性特征在史册上魅力四射,而且以其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格精神而家喻户晓。后人把锥刺股振奋精神读书的事迹,缩写为“头悬梁,锥刺股”,编进教材《三字经》里,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发愤勤学,苦读成才。作为一个策士,他有能言善辩的本领,有失败后不灰心的顽强奋斗精神,他的刻苦学习被后人传为美谈。他倡导合纵,运筹帷幄,为人主出谋划策,确实在战国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对苏秦应有全面的认识。他的个人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功名利禄,即“金玉锦绣”和“卿相之尊”,贯穿苏秦奋斗过程的内在动力是其对功名利禄的热衷与追求。这种人生追求是不值得称道的。但从当时历史条件来看,诸侯争霸,战争和外交活动频繁,以高官厚禄招纳谋臣策士成为当时诸国君的时尚,身负过人韬略及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