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实现途径探析摘要: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核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重要地位不是一朝一夕所取得的,而是在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中逐步确立的。这一历史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先进性、群众性和公开性的过程,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体系的逐步确立过程,应该说,上述过程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要研究毛泽东党建思想体系的实现途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中去寻找。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党建思想;途径;方式一、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先进分子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然而,此时中国的共产主义者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只是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世界总体形势出发,得出中国革命必然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结论。[1](p.69)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还不能清楚地认识:需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就上述认识问题,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曾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阐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最主要的是他从阶级的观点出发,评价了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性”问题。中国革命完全照搬苏俄模式、依靠无产阶级是很难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正视这个事实。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1926年1月他又在《中国农民》第一期发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一文,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将农村农民分为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及乡村手工业者、游民等八个阶级,并就各个阶级对革命的态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正确认识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毛泽东就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状况做了准确地说明:“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2](p.160)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中国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向前发展着。1930年5月,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鲜明地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也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他号召共产党人迅速改变保守思想,换取共产党人的进步的斗争思想,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此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及其特点,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强调指出:当着革命的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3](p.152)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强调:中国革命战争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因此,在一般战争和一般革命战争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不能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打胜仗。[3](p.171)在谈到如何认清、掌握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时,他强调应该善于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应该说,上述理论认识都是建立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思辨和理解基础之上的,这些认识过程实际上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认识的开始走向成熟。二、改造“半无产阶级”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从1925年就开始以主要精力领导农民运动,并注重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之后,又在《中国农民》第一期上发表了《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一文,就农村各个阶级对革命的态度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阶级分析的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制定对农民的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到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