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考试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音乐考试版.doc

小学音乐考试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操作手册"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四川省林业厅支持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立即协调保护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安县,汶川,平武,青川四个地震极重灾区开展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项目,分别建立了"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项目人员根据"中心"筹建,管理运行等阶段的工作经验,进行了自我总结,最终形成了"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操作手册",以期为在社区开展类似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思路.该手册使用对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基层干部,社区群众,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民间组织及志愿者等.该手册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的背景,实施策略,基本功能,工作流程,工作人员要求,案例经验分享等,并配以图片生动说明.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南都基金会与NPI提供的项目支持,"未名空间网友"为"中心"提供的硬件物资配置,同时,也要感谢安县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当地老百姓的自强不息以及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山水自然保护中心2008.9.2目录一.设立"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的背景....……………1二."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的实施策略和基本功能1."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的实施策略………………22."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的基本功能………………2三."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项目的工作流程1.需求评估与"中心"选点阶段……………………….2."中心"筹建阶段……………………….3."中心"的管理运作阶段……………………….4.撤出和后续计划阶段……………………….四.基本配置1.基本物资配备……………………….2.人员配置……………………….3.其他公共设施……………………….五."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选点标准………….六.工作人员的要求1.保护区工作人员……………………….2.民间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3.社区参与人员……………………….七.工作人员的职责与守则1.工作人员的职责……………………….2.工作人员的守则……………………….八.案例介绍1.寻找项目开展的最佳切入点……………………….2.团结共进的和谐社区才是项目的最终目标…………………3.谁是主体……………………4.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志愿者…………………"在追求梦想,履行使命的过程中,我们坚守这样一些核心而永恒的价值观:激情,尊重,乐观,正直,勇气."-------------------山水的价值观3一.设立"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的背景"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带来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大量次生灾害.地震使灾区老百姓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大量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服务中断,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灾难,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之中.随着灾后紧急救援阶段的结束,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地震后,一方面,百废待兴,灾区重建工作亟待全面开展,而单纯依靠当地社区的力量,重建工作难以完成,外界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在地震中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重建工作有可能给生态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灾后重建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保护很好的结合起来显得也非常重要.同时,灾后重建工作也为保护区与社区增加相互了解,建立信任关系提供了机会,为促进保护区周边社区的重建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长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工作的经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携手保护区合作伙伴,通过在保护区周边社区建立"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以满足灾后社区短期,集中的需求为切入点,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社区组织管理能力为工作内容,实现人与自然,自然资源利用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灾后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二."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的实施策略与基本功能策略决定行动."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项目的策略是在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进入受灾地区,因为灾后初期社区老百姓的需求具有紧迫,简单,集中等特点,有利于和当地合作伙伴一起找到建立"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的切入点.以"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为载体,构建一个社区与外界信息交流,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平台,在"中心"建立和运作的过程中,促进当地合作伙伴与社区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公共事务的管理提高社区的组织化和凝聚力;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打下基础,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为争取更多的资源,帮助恢复重建.上述策略只是一个方向性的粗略阐述,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方法步骤有所不同,建议手册使用者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工作开展更4具针对性."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功能发挥上,通过对汶川,平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