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赏析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拙政园赏析论文.doc

拙政园赏析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拙政园赏析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位于苏州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玩住宅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摘自百度百科明代正德四年,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拙政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院,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摘自拙政园官网园林三区东园:东区的面积约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西园:西园面积约为12.5亩,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中园: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主要景观堂:远香堂、玉兰堂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秫香馆楼:见山楼、微观楼、倒影楼阁:浮翠阁、留听阁轩:与谁同坐轩、听雨轩廊:柳荫路曲、飞虹舫:香洲亭:雪香云蔚亭、笠亭、荷风四面亭、松风亭、梧竹幽居事、北山亭、放眼亭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见山楼: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与谁同坐轩: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香洲: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比例大小得当。同时,这一船型建筑又起到了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的一种承转过渡。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造园艺术以水见长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自然典雅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庭院错落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占地较小,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形式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荷风四面亭的荷,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松风处的松等等。另外,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