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_2013数学组赛教总结.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_2013数学组赛教总结.doc

2012_2013数学组赛教总结.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2013学年度石泉城关一小青年教师赛教(数学组)总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本学期,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在教科室的精心安排和部署下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和资源运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数学组张嗣梅、谭继亭等6位老师从讲课、说课、平时的教学设计以及粉笔字4个方面进行了展示。由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教科室的安排得当,参赛教师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大赛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数学组评委由张元珍副校长,教科室的吴斌主任,教务处的何意远主任和我一行四人组成,我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先出了本届的数学组的三位校级教学能手,他们分别是谭继亭、江水侠、王丽三位老师。下面我代表数学评委组对本次大赛进行总结: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一、本次赛教很好地体现了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几位执教者角色都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都是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如:谭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是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仅仅直起到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整节课谭老师的话语并不多,显得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而学生的兴趣盎然,给人的感觉是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性。二、充分的准备促进了高效课堂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几位执教老师课前备课都非常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落到了实处。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重难点确立的得当,课堂实施才得心应手。如江水侠老师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容积”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她在课上多次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学会与他人交流。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几位教师都注重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如江老师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容积”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从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识。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更加注重了差生的辅导。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王丽老师在教学《真分数与假分数》时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领悟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她先复习铺垫,让学生在交流预习作业的基础上,再次通过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然后让学生从观察涂色的分数出发,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