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球供应链环境下的上海国际物流建设(讨论稿)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数学模型的建立步骤单位进出口采购成本一、建立数学模型框架(假设)目标:讨论物流成本对进出口贸易的贡献率(边际效益)因变量:进出口规模(用进出口贸易额衡量),用M表示变量:(单位)物流成本,用A表示;其他与A不相关的因素,用B表示,主要包括关税水平以及产品自身的成本A为相对量,对应于单位进出口贸易的平均物流成本(即物流成本占进出口贸易额的百分比)。此物流成本包含所有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因素造成的成本,具体包括直接物流成本和物流周期所带来的间接(时间)成本等,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可以表示为:M=f(A,B)。考虑到B与A的不相关性,从影响趋势的角度来说,f(A,B)与g(A)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差别,g(A)只不过是f(A,B)在自变量A对应轴与因变量对应轴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存在的差别只是数值上大小的差异按某一时间间距收集数据(对所有行业的所有企业),使得在横向上具有可比性。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物流成本:①单个样本企业:收集单个企业与上述相关的数据,计算单位进出口贸易额的平均物流成本②对每个行业:根据该行业选出的样本及其权重,反推该行业的单位物流成本的期望(包括所有纵向上划分时间的期望)③综合:根据各个行业的规模,确定其相应的权重,然后计算综合单位物流成本的期望(包括所有纵向上划分时间的期望)(2)进出口规模:与(1)的做法类似回归模型的建立: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一、建立数学模型框架(单位物流成本与进出口规模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目标:讨论关税水平降低对进出口贸易的贡献率(边际效益)因变量:进出口规模(用进出口贸易额衡量),用M表示变量:平均关税水平,用TR表示;其他与TR不相关因素,用B表示,主要包括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可以表示为:M=k(TR,B)。考虑到B与TR的不相关性,从影响趋势的角度来说,k(TR,B)与j(TR)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差别,j(TR)只不过是k(TR,B)在自变量TR对应轴与因变量B对应轴构成平面上的投影。存在的差别只是数值上大小的差异二、将上海的进出口企业按照海关商品分类划分出每一类企业的进出口总量及对应的百分比四、在每个类别的名单中随机抽取样本企业七、收集过往关税变化和对应的进出口变化数据八、了解关税随着中国入世后的变化九、研究表明入世后由于物流成本和克服贸易壁垒费用的下降将会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正面的推动效果通过对上海企业进出口物流成本的调研,我们发现进出口物流成本的降低对进出口贸易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预测单位物流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会带来进出额增加56.7亿美元同时根据线性回归模型,我们预测我国关税每降低一个百分点,会带来进出额增加83.5亿美元2001年上海市企业进出口物流成本调查数据显示,进出口海运占进出口物流成本的九成以上,说明降低进出口海运成本将是今后降低物流费用、推动进出口贸易的重心;其次的影响因素为由进出口周期引起的在途货物资金积压成本,以及保险费用、内陆陆上运输成本和进出口空运成本等因此,在中国入世后根据协议不断降低平均关税水平的同时,我们应该:分析影响进出口海运成本的具体因素,通过推动加速高效低单位物流成本的港口设施的建设以及积极引入具有规模效应的国际海运物流企业以上海为口岸基地来进一步降低成本不断巩固“大通关”项目的成果,以欧美和新加坡等口岸为目标,进一步加快通关效率,缩短物流进出口在于口岸的通关滞留时间,降低企业的在途货物资金积压的利息成本积极培育可以提供一体化专业物流协调服务的物流服务商,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间接降低进出口物流环节中的无序和时间/费用浪费情况而新的变革对跨国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跨国公司纷纷开始重新定位其发展战略建立新型的供应链以期满足变化着的市场对其的要求具体来说,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正在从传统的线状模式向新型的、集约化的网状供应链模式进行转变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体现了竞争关系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向供应网络的竞争演变的趋势具体的例子是国际物流服务行业在全球范围都已开始了加速的整合总而言之,供应链全球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跨国公司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并由此获得竞争优势否则,跨国集团公司在上海建立跨国采购中心得到的成本节约会因为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而大打折扣虽然中国物流市场的确充满巨大商机…………但是,未来物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将会受到四方面影响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思考跨国公司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主要考虑因素在国际物流方面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阻碍跨国公司在上海投资或发展的问题进入上海的跨国公司感到在中国的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在国外的水平,物流费用过高,使在中国利用较低的劳动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