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醫學系學生必讀之書─白袍(WhiteCoat)醫學系主任沈戊忠作者於1994年秋天申請醫學院。她說,全美每年有45000人申請16000個醫學系名額,申請醫學院真是一場災難,因為沒有把握,會申請很多學校,像作者就申請了二十所,到處旅行,接受面談,很花時間及金錢。大一生活大一這年,主要學習humanphysiology,第二年才會學到diseases。作者描述大班的大堂上課,像在台灣一樣,大家會早點去搶第一、二排好位置,晚到的就坐後排。每天晚上常與同學聊天,週四晚上同學們固定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影集。「Whitecoat」一書作者Ellen,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目前是小兒科醫師。本書是作者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與出版社簽約,於畢業後所寫的醫學院四年的生活記錄。賴其萬教授推薦此書作為台灣醫學院學生的英文讀物,因為此書英文流暢,容易閱讀,而且所描述的各種事情都是醫學系學生所熟悉,而且也可能會面對的。週末同學們會去逛Boston博物館、藝術館、水族館,或到郊外去逛逛。週日則很用功讀書,如果有考試,週六不敢去玩,要讀書。由於哈佛醫學院實施NewPathway教育系統,因此lecture只佔少數,大多數時間是PBL,小組討論,同學互相討論,他們都喜歡這種新的學習法,可以發掘問題,自已解決,也減少機械性背唸。藉著許多病例教案,學到了很多基礎醫學的觀念,而經由實驗,學了組織學及病理學。雖然哈佛有很多老師,但仍靠自已獨立自我學習,老師只輔導而已。在哈佛,每一科都只有通過/不通過,並不打分數,以減少同學間的競爭。但功課壓力還是蠻大的,雖沒有分數,大家都心理有數,知道自已在同學間表現的好壞。哈佛的Newpathway最大創新是Patient–Doctor課程,有三年時間,第一年學習寫病歷,每週一個下午兩個小時去問病人,寫病歷,有時會全程錄影,事後可自已看看與病人的互動。第二年學習身體檢查技能,也是每週一個下午去醫院看病人。第三年也是每週有一個下午討論同學們在》坑龅降膯栴}。在問病史的練習裡,有二週是練習問有關性的病史,作者說她個人覺得有點困窘,但有位女同學Andrea卻對之很有興趣。有一次他們一起面對一位骨質生成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的女病人,叫Sandy,這是一種骨骼及結締組織膠原缺損的疾病,病患極易骨折,身體扭曲縮小(台灣俗稱玻璃娃娃);坐在輪椅上的Sandy談到她日常生活的不便,後來Andrea突然問:「像妳這樣的人有性生活嗎?」作者說當時他們好幾個同學都很窘,怎麼可以對這樣殘障的人問這樣的問題?「給她A」,Sandy激動地說「人們看到我,總會想,像我這樣的女人可能會有性生活嗎?其實我現在有一位很棒的男朋友,她對我很溫柔,我們做得很好。他常擔心把我的的骨頭弄斷了,但我們很小心。有一次他抱我,不小心把我掉入浴缸裡,他以為我身上什麼東西破碎了,其實我很好,後來每當想到當天的情形我們都會笑。」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安寧病房在暑假期間,他們去安寧機構,這裡的醫師、護士、社工及志工會去病患家提供照護及諮詢,他們儘量讓病人留在家裡,並決定何時去醫院。病人都即將面臨死亡,醫師及社工們花很多時間去討論並協助病人克服恐懼,或完成心願,比如參加一個婚禮,或找來至親,也要盡力減低病人肉體的痛。作者說做為一個醫學生,她並未看到死亡,但在安寧機構卻看到了死亡的過程,而經由此,更了解生命的珍貴。第二年大二時同學們開始觸摸病人做體檢,但並不實際照顧病人,因此有點感覺侵犯病人,不像大一時問過很多病人的病史,但並不接觸病人。他們仍是每週進行一次patient–doctor,且時間延長到4-5小時,先上課,教學生在不同的器官系統做體檢,然後就開始練習,練習對象有時是同學間互相演練,有時是針對病人,通常有大四學長當指導老師(preceptor)。大二也有精神科病人的問診,精神科醫師會帶一位病患來,在他小心的指導下問病人,這是同學們首次接觸心智有問題的病人。大二也開始教疾病了,也是按器官教疾病的問題。大二下學期,patient–doctor擴大為每週二整天,因此同學們更忙了,也沒有時間再看「急診室的春天影集」。大二的元月底,有一個傳統音樂會,耗了同學們很多時間準備、預演,這個音樂表演常常用來愚弄教授、醫學院課程,以及同學自已。這個音樂會一結束,同學們就要收心開始準備六月份的第一階段醫師執照考試了。國考是每位同學所畏懼的,考二天,七科,複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