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不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及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22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小语说: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品读隽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弥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寻bān①斓的世界。小文说:听了你讲的话,我想起了我们一起学习那些经典课文的过程。在江南赵庄皎洁的月光下,我们和迅哥儿同看一台好戏;在革命老区延安,我们品尝了美味的糜子、米酒和油馍;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缚、不容羁绊、不容闭塞的震hàn②人心的安塞腰鼓;在吴伯箫家乡静mù③的庭院里,我们看到了那盏暖融融的灯笼……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都在我们眼前一一展现。(1)依次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jiāomíjīsāiB.jiǎoméijīsèC.jiǎomíjìsāiD.jiāoméijìsè(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班②憾③暮B.①班②撼③睦C.①斑②撼⑧穆D.①斑②憾③慕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黄发垂髫”中黄发旧时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B.《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C.《核舟记》一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一分一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D.《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八年级语文3.古诗文默写。(8分)(1)青青子衿,?《子衿》(2),君子好逑。《关雎》(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让我们体会到洞庭湖水势浩大、气势磅礴的动荡美的句子是:,。(4)面对别离,可将缺憾置于广袤时空,以期豁达,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5)《小石潭记》中环境冷清,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4.请运用对联知识,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2分)传美名将相和成佳话国事为重邻里想让六尺巷上联:下联:5.请你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2分)我古老而年轻的祖国啊,我是一棵春天蓬勃的秧苗,扎根在你坚实的黑土地;我是,;我的血管里,涌动着黄河的波浪,我的心灵里,劳筑着长城的坚强。6.根据要求,完成问题。(4分)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社会交往的准绳、国家共处的原则。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观点的交锋。请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角度,写出两条同学相处时的班级公约。(2分)(2)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起了“和”在自己心中的意义,请仿照示例写出你对“和“的理解。(2分)示例:同学A说:“和”是“和煦”,是春风温暖,阳光明媚。同学B说:“和”是“和平”,是百姓安居,世界太平。你说: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课文,完成7-10题。(12分)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八年级语文小红书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