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专业:法律硕士开题日期:2012年6月20日研究生姓名苏鑫联系电话单位无手机15943154770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吉林大学法学院201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130012指导教师姓名、联系电话吕丽13944879906论文题目清朝丧服制度研究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含论文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目前研究状况、研究目标与计划、论文的总体结构、主要参考文献等)一、选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丧服制度,起源于西周的服丧礼制,根据亲属与死者亲疏关系的不同而着不同规格、样式及期限的丧服,主要是用来区别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因而丧服制度可以说就是中国古代的亲等制度。自魏晋“准五服制罪”以来,丧服制度在法律上的作用日趋重要。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朝代。清朝在完成入主中原的大业之后,也渐渐摆脱了游牧民族的桎梏,逐步走进农耕时代。为了稳固江山,清朝统治者接受着儒学教育,将汉族的礼法制度传承下来。丧服制度尽管经历了民族和朝代的变迁,却经久不衰,在《大清通礼》与《大清律例》中都有关于丧服的记载。丧服制度作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可见一斑。设计周密的丧服制度是对人世间人与人亲疏厚薄关系的很好表达,是在亲亲、尊尊的原则下,大力伸张长幼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观念。这种做法对于家国一体本位观念的封建社会的秩序、政治架构、族群间的凝聚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就与家庭有着和谐融洽的关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研究丧服制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引领我们去深入了解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的儒家家族伦理思想,以减少个人主义、注重社会整体价值。当然,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扬弃的方法来对待丧服制度,摒弃其男女有别等不平等的封建思想,发扬其对人情的关怀。这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道德滑坡、人情淡漠现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目前研究状况《仪礼·丧服》章所载亲属间各种服制被后世奉为权威性的准则,历代遵行。所谓“《丧服》一卷,卷不盈握,而争说纷然”。历代关于专门研究丧服的著作层出不穷。如朱熹撰写的《仪礼经传通解》,杨复的《仪礼图》对于丧服的解说,吴家宾的《丧服会通说》等等。近现代关于丧服制度的研究也有比较具影响力的作品,如章太炎先生的《丧服依开元礼议》、《丧服草案》,章景明《先秦丧服制度考》、马建兴《丧服制度与传统法律文化》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变迁,丧服制度失去了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现在关于丧服制度与传统法律关系的资料并不算多,大多数只是在相关的法制史教材上有所涉及。但丧服制度作为法律史上一种独一无二的特殊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三、研究目标与计划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919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延续了三百年,灭亡至今不过百年光景,因此也是对我国现今社会民间风俗、生活习惯等等影响非常大的朝代。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我国在总结清王朝闭关锁国导致国家灭亡的经验教训后,实行了打开国门的改革开放政策,积极接纳、吸收外来事物,保障了国家经济、军事、教育等的先进性。但是我们在摒弃清朝封建礼制的桎梏的同时,也应当取其精华。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纽带,人心稳定则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古代基本上就是从表达亲属关系的丧服制度上体现的。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清朝以少数民族统治大汉民族,却持续了三百年之久,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丧服制度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计划:1、预计于2012年6月2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2、预计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论文初稿;3、预计于2013年4月1日前定稿。四、论文的总体结构大致如下:1、丧服制度在古代礼法中的地位2、丧服制度产生的基础2.1丧服制度的哲理基础2.2丧服制度的政治基础2.3丧服制度的礼制基础3、丧服制度所蕴含的儒家思想3.1三纲3.2五伦3.3孝思想4、五服与中国社会4.1五服与古代法律4.2五服与家庭结构5、丧服制度的历史演变6、丧服制度的具体内容7、清朝丧服制度7.1《大清通礼》中的丧服制度7.2《大清律例》中的丧服制度7.3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7.4清朝丧服制度体现的封建统治思想7.5丧服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五、主要参考文献著作类:[1]乾隆二十一年钦定:钦定大清通礼[M].吉林出版集团,2005.5[2]马建兴:丧服制度与传统法律文化[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4[3]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