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第一章课堂笔记.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上科学第一章课堂笔记.pdf

八上科学第一章课堂笔记.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1:水在哪里一,水的分布:1、海洋水:96.53%(最多)2、陆地淡水:约2.53%3、生物水:生命重要组成部分(水母)二,水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水的循环: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四,循环1、陆上内循环2、海上内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1-2:水的组成:1、各极产生的气体名称、体积、检验方法2、水的电解方程: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3、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4、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通常液体水的异常现象4℃体积最小§1-3:水的浮力:一、计算浮力的方法:根据F=ρgV求浮力,浮液排根据二力的平衡求浮力物体在“漂浮”、“悬浮”时,F=G浮物利用三力平衡求浮力F=G-F(用弹簧秤测下沉物体的浮力)浮拉F=G+F(将漂浮的物体压入液体中)浮压二、计算浮力应特别注意:认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从而正确的选择公式和解题思路。注意区别V物、V排、V露、V空。读题时特别注意重要文字如“漂浮”、“悬浮”、“浸没”三、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方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下沉悬浮上浮(最后漂浮)比较F和GF<GF=GF>G浮浮浮浮对实心物体比较ρ和ρρ<ρρ=ρρ>ρ液物液物液物液物四、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会解释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F和V(吃水线)的变化情况(密度计同样道理)浮排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物质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特点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均一、稳定1典型溶液泥水、钡餐牛奶盐水、碘酒、糖水、血液肥皂水汽水硝酸溶液相似点都是混合物典型应用水是较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用有机溶剂去油脂§1-5:物质的溶解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二、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做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三、溶解度:1、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例: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20℃时的溶解度大于10克1-10克0.01-1克小于0.01克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举例食盐硝酸氯酸钾氢氧化钙碳酸钙钾3、会分析溶解度曲线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影响很大曲线陡(2)影响不大曲线平缓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四、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A%=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2、一定要会计算:(1)知道溶解度求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知道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能求溶解度(3)能解稀释问题m=m质1质2mA%=mA%液11液22ρVA%=ρVA%液1液11液2液22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用天平和量筒称取或量取)2C、溶解§1-6:物质的分离一、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二、晶体的形成:1、通过蒸发溶剂获得晶体。(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2、通过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得到晶体。(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类物质)§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水资源含义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二、我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但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是世界“缺水”国之一方法原理适用范围基本操作所起作用根据物质的溶解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加入明矾、活性炭凝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沉淀法性不同的不溶性固体杂质聚剂,搅拌后静置较大颗粒而沉淀下业根据物质的溶解用于除去液体中混有溶解,过滤(一贴可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过滤法性不同的不溶性固体杂质二低三靠)根据液体物质的用于分离或提纯液态加热、蒸馏、冷凝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沸点不同混合物2、从时间分配角度看: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北方较突出。从空间分布角度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A、寻找淡水,控制人口B、跨流域调水C、兴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