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docx
上传人:冷霜****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docx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报告中的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仅供参考!一、学习目标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二、学习方法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三、重点难点重点: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难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四、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了解作者。2.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彷徨袖手旁观一帆风顺(二).技能训练1.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朗读课文,(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2..研读课文,质疑问难。(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2)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3.重点细读,讨论交流。利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3)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4.课外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堂内容。(1)归纳概括探究主题教师将各小组解疑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汇总为1—5个探究主题,在班级公示。探究学习参考主题:①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②儒家思想浅探。③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④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2)传授探究学习方法教师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步骤:a.确定主题;b.查询资料;c.概括结论;d.交流评价。(3)划分小组,明确任务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结成探究学习小组,在课下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成果。(解说:学生作探究学习时,教师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1.协助学生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不要单打独做。2.帮助学生学会广泛查询、下载相关资料。3.指导写作小论文或解决制作电子作品的'技术问题。4.探究题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结论,只要谈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三)自我测评1.下面一段话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a.眼光勇气毅力b.勇气毅力眼光c.毅力勇气眼光d.眼光毅力勇气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个目标怎样选定,就要*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___和____。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不是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