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doc

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目录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154695.htm"\l"1#1"山西省人民政府令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154695.htm"\l"2#2"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154695.htm"编辑本段山西省人民政府令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5月22日省人民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省长于幼军二○○六年五月二十六日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154695.htm"编辑本段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扩大融资渠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护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城市人民政府通过公平竞争方式确定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者,在特定范围和期限内从事某项公用事业经营活动。第四条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及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优先的原则。特许经营者应当提供持续、安全、优质、高效和价格合理的普遍服务。特许经营者通过合法经营取得合理回报并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第五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城市人民政府的建设、市政公用、环境卫生或者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发展和改革、监察、财政、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工商、价格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履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第六条市政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的范围:(一)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三)城市公共交通;(四)城市道路、桥涵、路灯、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养护;(五)城市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清运;(六)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行业。第七条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方式和期限:(一)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取得投资、新建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的,经营期限不得超过30年,期限届满无偿移交政府,特许经营合同有特别约定的除外。(二)通过资产有偿转让的方式取得现有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的,经营期限不得超过30年,期限届满无偿归还政府。(三)通过委托方式取得现有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的,经营期限不得超过8年。第二章特许经营权的授予第八条主管部门采取公开招标等法定形式和程序,将特许经营权授予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并与被授予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在没有其他竞争主体参与竞争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直接委托的方式授予特许经营权,并与受委托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第九条现有的国有市政公用企业,应当在完成企业改制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申请特许经营权。第十条采用招标方式授予特许经营权的程序:(一)主管部门提出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后,进行社会招标,公布招标条件,公开接受申请;(二)主管部门依据招标条件对申请特许经营权的投标人资质、特许经营方案进行审查,择优选择特许经营权授予对象;(三)将中标结果和特许经营方案在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四)公示期满后,由主管部门与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第十一条申请特许经营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二)具有相应的从业经历和良好的业绩;(三)具有相应的资金和设备、设施;(四)企业经营、技术管理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五)良好的银行资信和财务状况及相应的偿债能力;(六)具有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七)法律、法规和招标、招募、拍卖文件规定的条件。第十二条特许经营合同应当载明下列内容:(一)特许经营项目的名称、特许经营授权主体、特许经营者;(二)特许经营的方式、内容、区域、范围和有效期限;(三)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四)价格或收费标准及调整程序;(五)市政公用设施的权属与处置;(六)市政公用设施新建、维护和更新改造的费用、责任主体及产权归属;(七)市政公用设施使用费的收取或者减免;(八)特许经营者收益方式、利润率、利润分成及政府补贴、补偿方式和数额;(九)特许经营权的变更和终止;(十)因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需要,进行临时接管和其他管制的方式;(十一)安全管理和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