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总结.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总结.doc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总结.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第一单元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七项)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归类的方法按照形态结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例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补全下列实验方案。(1)提出问题:水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水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影响(3)设计实验:①取甲、乙两个培养皿,在两个培养皿内各铺一层吸水纸。②将20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放置于甲培养皿中,再将20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放置于乙培养皿中。③设置对照实验,甲培养皿B,乙培养皿A,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A.不加水B.加适量水从中找出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水。④每日定时观察甲乙培养皿中玉米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4)实验现象:甲培养皿玉米种子萌发,乙培养皿玉米种子不萌发(5)实验结论:水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影响(6)表达和交流。解析:提出问题为问句,作出假设为陈述句;除了变量水之外,其它的条件都是相同的;作出假设是正确的,实验结论与作出假设相同,作出假设是错误的,实验结论与作出假设相反。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如骆驼)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8.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判定一个范围是不是生态系统,需要看生物与环境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例题: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如果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网,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猫头鹰。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是捕食与竞争的关系。如果蛇被大量捕杀,短期内数量增加的是鼠、兔,减少的是猫头鹰。如果蛇被大量捕杀,在一定时间内,兔的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该图如果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解析:所有的食物链都从绿色植物开始,猫头鹰结束,从左到右依次数;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这个食物网中,猫头鹰营养级别最高;猫头鹰吃蛇是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都吃鼠是竞争关系;蛇被大量捕杀,只看与蛇有直接关系的生物的数量,短期内,只是增加或减少;蛇被大量捕杀,一定时间内兔的数量首先会增加,后会因植物不够兔吃,会减少,因此是先增加后减少;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1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也就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终点是消费者。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越多,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体内有毒物质越少,数量越多。在食物链中,起点生产者即植物的数量最多,有毒物质最少。例题:在食物链“水生植物→蜻蜓幼虫→小鱼→大鱼”中,有毒物质最多的是大鱼,数量最多的是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由一定限度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数的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乏阳光,大多数绿色植物不能生存。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