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空间结构定义2、空间结构的表现形式3、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4、空间结构的理论与实践一、空间结构的内涵:二、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及组合方式三、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2、科技水平————基础推动力3、政策与规划————催化动力(一)增长极理论2、增长极发展的核心——推动型产业(关键产业)3、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作用:增长极与城镇的关系增长极类型与规模的选择选择适宜的区域和地点培植增长极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功能增长极的体系对增长极要集中投资(二)核心-边缘理论2、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4、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总结: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三)点——轴渐进扩散理论4.点轴的含义点-轴开发中的“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线路等。线状基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带”,简称“轴”。分析和确定“点”及“轴”的位置与等级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工作。5.重点开发轴的选择(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6.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2)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3)可以实现生产布局与线状基础设施之间最佳的空间结合。即点线在空间上、时间上不脱离。(4)有利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便捷的联系,形成有机的、开放的地域经济网络(四)圈层结构理论2基本特征:⑴是各个城市有各自的圈层⑵是每个城市在区域中都有一定的影响范围⑶是圈层大小与城市规模、城市对外交通的便利程度、城市对外的辐射强度成正比例⑷在城市密集区,圈层会产生交错叠置的现象。⑸是由于城市是成等级系统的,因而各个以城市为核心的圈层也有相应的等级层次体系。3、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首都圈(东京都、琦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横滨、川琦市、千叶市)中部圈(爱知县、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长野县、岐阜县、静冈县、三重县、滋贺县)近几圈(大阪府、奈良县、京都县、和歌山县、兵库县以及福井县、三重县、滋贺县的部分区域)。在实际当中的运用五、空间结构发展的基本模式(三)促使地区发展由不平衡趋向平衡的动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