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性质》说课稿.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性质》说课稿.docx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性质》说课稿.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性质》说课稿第1篇: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性质》说课稿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性质》说课稿第2篇: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性质》说课稿这个网站七年级数学《不等式性质》说课稿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七年级下册数学《9.1.2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9.1.2《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本节课的内容是《不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我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不等式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及其解集的基础上进行,是不等式变形的依据,也是探索不等式方法的基础,学生掌握好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同时,本节课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良好素材。《课程标准》中有关本节课的要求是: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2、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学习不等式性质的价值。4.学生学会时刻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采用“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中获益。二、教学重点、难点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方法的依据,在全章中意义重大。教学中应切实使学生理解不等式性质的由来、意义,并知道它与等式的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作简单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为: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三、教学方式与手段不等式性质的(2)、(3)是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主要区别,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两条性质,我在设计中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观察、归纳、验证、比较、运用的探究过程,由学生自己发现结论,得出结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结论理解的更深刻,映像更牢固。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方式。教学中利用幻灯片,可以增强不等式的对比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辅助对教学重点的突出;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矫正出现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分为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总结规律;巩固训练、加深理解;归纳小结、分层作业四个环节进行.(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首先回顾等式的性质,教师提问:1、等式有哪些性质?用数学式子怎样表示?2、这说明我们可以在等式两边同时作哪些相同的运算?运算后的结果呢?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不等式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呢?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为本节课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并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习惯。(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活动1:你能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吗?(1)7﹥3(2)-1﹤37+2﹥3+2-1+2﹤3+27-2﹥3-2-1-3﹤3-3根据题(1)、(2)发现的规律填空:当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3)若7>3,则7×53×5,7×(-5)3×(-5);7÷5____3÷5,7÷(-5)____3÷(-5)(4)若-1则(-1)×63×6,(-1)×(-6)3×(-6)(-1)÷2____3÷2,(-1)÷(-4)____3÷(-4)根据题(3)、(4)发现的规律填空: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本次活动以4组精心设计的填空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归纳不等式的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此次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把等式的性质加以修改推广到不等式,而忽略了不等式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的不同结论,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计算、再比较,然后认真观察,有必要的话可以继续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活动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等式有哪些性质吗?本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结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当学生概括出结论后,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