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1).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1).doc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的流速、流量、点速度、雷诺准数和压头等有关概念。2、了解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及其相互转换关系,掌握柏努利方程。二、实验原理当流体稳态流动时,所具有的各种机械能的守恒及相互转化关系服从柏努利方程,对于每千克不可压缩的流体,柏努利方程可写成:(1)式中分别为每千克流体所具有的位能、静压能及动能,单位为J/kg,为克服流体流动时阻力而消耗的能量,单位与上述各项的单位相同。上式又可改写成:(2)式中各项的单位为(米流体柱),工程上一般称为压头,称为位压头;称为动压头;称为静压头;则称为压头损失。它们的物理意义是指该项能量可将1kg该流体克服其重力而提升的高度。如果流体为理想流体,=0,则柏努利方程表示流体流经的任一截面上的机械能之和相等。对于实际流体>0,则各截面的机械能之和必随流过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之间的差值即为阻力损失压头。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均与流速有关,如果忽略流速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当雷诺准数值较大时,摩擦阻力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即: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2.3—测压管4—计量槽5—高位水槽6—溢流堰7—活动摆头实验设备由玻璃管、测压管、活动测压头、高位水槽等组成。活动测压头的小管端部封闭,管身开有小孔,小孔位置与玻璃管中心线平齐,小管又与测压管相通,转动活动测压头手柄,就可以分别测量静压头或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化工原理实验室的活动摆头为夹子控制)。管路分成三段,由两种内径不同玻璃管连接而成。管段E的内径约为()mm,其余部分的内径约为()mm。阀A供调节流量之用。四、实验方法:1.流体静止时各点静压头的测定开启水龙头阀门,并将流量调节阀A全闭,待高位槽水位稳定(溢流管有水溢流回水箱)时,排除测压管及试管内的气体,可利用上方的排气管吹气撞击使气体逸出。如果伯努利试管大管径上部有气体,则可打开其最高处的排气管排除。①转动手柄,先使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记录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②再转动手柄,使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记录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注:化工原理实验室主要通过不同测压管来记录,观察测压口是否正对水流方向来区分,正对水流方向的测压管第①种情况,测压口与水流方向垂直为第②种情况。)2.小流量时流量与各压头的测定半开阀门A,待水流稳定(溢流管有水溢流回水箱)后,分别观察并记录测压管的液柱高度。用量筒在出口处收集约1000mL流体,并用秒表准确记录收集时间,测定流量。3.大流量时流量及各压头的测定全开阀门A,待水流稳定(溢流管有水溢流回水箱)后,用和小流量相同的方法进行大流量时流量及各压头的测定。关闭水龙头阀门,待高位糟内水全部流完后,关闭阀门A,实验结束。五、实验记录:1.流体静止时各点静压头的测定测量次数充水量V/(m3)时间t/(s)体积流量qv/(m3/s)测压管组Ⅰ测压管组Ⅱ测压管组Ⅲ静压头总压头动压头静压头总压头动压头静压头总压头动压头六、实验结果处理:l.流量及流速的计算:流量=收集水量/所需时间平均流速u=流量/管道截面积2.动压头的计算动压头=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的液位–测压孔垂直水流方向的液位3.最大点速度的计算求得某—段在某一流量下的动压头,可按下式得出该处在一定流量下的最大点速度umax。4.不同流速下的阻力损失及其比值阻力损失为不同位置的液位之差(测压孔位于同一方向)。并比较大/小是否与u2大/u2小是否近似相等。七、实验结果讨论:⒈测压管中的水柱高度表示的是绝对压力还是表压力?如果管中任何地方有残存的气泡将会对测量压力带来什么影响?⒉从所绘制的水头曲线来看能否说明能量守恒定律?⒊你对该实验有何评价和建议?实验二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雷诺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观察并验证流体流动的状态。二、实验任务:1、通过调节流速,得出层流、过渡流和湍流。2、测量流体的流速和其它物性参数,计算临界雷诺数,并和理论值进行比较。三、实验原理:雷诺曾做过实验,得到流体的流动状态分为层流、过渡流和湍流三种。另外,流动状态和流体流速、密度、粘度、管径有关,并因此得到一个准数——雷诺数。经过总结,得到流体的流动状态只同雷诺数的大小有关,雷诺数小,则为层流,雷诺数大则为湍流。由层流变为湍流所对应的雷诺数,称为上临界雷诺数,约为4000~12000之间,工程上常用3000,一般大于此值可确定为湍流。由湍流变为层流所对应的雷诺数称为下临界雷诺数,约为2000左右,小于此值可定为层流。上、下临界雷诺数之间的流动状态为过渡流,由于过渡流不稳定,稍有干扰,就变为湍流,所以有时把它看成为湍流的延伸部分。由于Re和四个参数有关,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改变Re值,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