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_约客_赏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赵师秀_约客_赏析.doc

赵师秀_约客_赏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作欣赏!"!"#$%&’(()’’*+,-./,*/(0,&1赵师秀《约客》赏析"张桂丽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浙江温州人。宋太祖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2()进士,然一生浮沉于州县,郁不得志,宁宗庆元元年(//2+)任上元主簿,掌典领文书办理事务,终事安推官,为节度使下属,掌勘问刑狱,做官并非他志向所在,未几便辞官归乡。他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四灵”之一的徐玑《赠赵师秀》云:“薄臣归来隔几春,清瀛还是旧时身。”倒是归隐江湖,与诸友唱酬赠答,访寺拜僧,让赵师秀觉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永嘉四灵”是南宋后期诗坛的一个文?流派。因为他们的籍贯都是浙江永嘉(今温州),且四人的字或号都有一个“灵”字,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徐玑字灵渊,徐照字灵晖,四人的诗歌风格、生平际遇都有相似之处,因而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名为“永嘉四灵”。他们都是中下层文人,有的当过小官,有的终身未仕,本来有满肚子的愤懑不平,因此在诗歌方面,他们明确地把人生遭遇与情趣最为接近的贾岛、姚合作为楷模,以五律为写作的主要载体,苦心雕琢推敲,锤炼字句,以表现一种凄清冷漠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赵师秀在“永嘉四灵”中排行第四,但以影响而论,他的地位最为突出。这不仅是因为在创作方面“最为佼佼者”(贺裳《载酒园诗话》)“名冠四灵”,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编选《而妙》《众妙》两集,总结了同仁的艺术主张,公开打出宗法晚唐的旗帜,以“姚贾诗法”相号召,直接影响了一大批江湖诗人,打破了“资书为诗”生硬晦涩的江西诗派横霸潮水用“回”,写明月用“来”。其实,潮水有“回”也有“来”,明月有“来”也有“回”,为什么潮水不用“来”,明月不用“回”呢?就形象而言,诗人置身城外,远观江潮,由于高大城墙的阻挡,潮水退回的势头要比涌来更猛,时间更长,给人印象也更深刻;就词义而言,“来”,是因为向往、喜欢才来,而“回”,往往因为厌弃、逃避。潮水因为感觉寂寞不愿在城墙上久留,所以用这个表示后退、远离、逃避的“回”更恰当。至于明月,不用“回”,而用“来”,一则是要以明月的多情相伴反衬石头城的寂寞,再则是要让明月作一个见证。潮水隔着坚厚的城墙无法见证城内之事,而这个明月,它目睹了石头城的落成,目睹了六朝的繁华,也目睹它的衰败以及今天的荒凉,所以它是历史的最好见证。就表达效果来看,最后的明月当空是一个照亮,能够引起读者形象的联想,前二句我们只是从理性意义上了解了国已是故国,城已是空城,至于城内城外到底什么面貌,还是很抽象的,最后的这个明月的到来,把所有的形象,把这古城繁华落尽的荒凉寂寞全都映现出来了。所以潮水一定要写它的“回”,明月一定要写它的“来”,替换不得,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独辟蹊径,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前人说它“意在言外,寄有于无”(《谢叠山诗话》);“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感溢于言表”(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此诗写法上的高妙。3责任编辑:古卫红4古典今读!名作欣赏!"#$%&’(()!"!*+,-$$./((01(/%2南宋末诗坛的局面。刘克庄《悼师秀》诗云:“夺到斯人处,词林亦可悲。世间空有字,天下便无诗。”语虽不无夸张,却反映了在大多数江湖诗人心目中赵师秀作为开启一代诗风的诗界领袖地位。《约客》是赵师秀最为后人推崇的一首诗。《四库全书?集部?清苑斋诗集》与《闲诗精华录》均题名为《约客》,而《宋诗纪事》则题作《绝句》,全诗为“梅子黄时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的前两句对仗工整,意象组合优美,黄梅、青草、池塘、蛙声、语声,已构成了独具韵味的江南夏夜之景。第三句点题,诗人约了客人,夜已深而客仍未至,如一般的“四美具,二难并”,很难从这种题材中翻出新意,而末句则令全诗陡然生辉,“闲”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诗眼,体现了诗人特有的审美角度。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友人不至正为诗人提供了一个不容错过的机缘。有自然万物之美景,有自由广阔之神思,诗人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心灵于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