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概述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全过程:第一节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肺鼻腔咽: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左肺窄而长,分上、下两叶,右肺宽而短,分上、中、下三叶。两肺之间有心及大血管、气管、食管等器官。肺的下面被膈与腹腔脏器分隔开肺的颜色随年龄和职业而有所不同肺的表面被有浆膜(即脏胸膜),光滑、湿润。肺柔软而有弹性,肺内含有空气,呈海绵状左、右主支气管在肺门处首次分出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分别是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最后连于肺泡,其分支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肺泡是半球形的囊泡,为气体交换的场所第二节肺通气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一、呼吸运动呼吸肌呼吸运动的分类:按呼吸深度分: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平静呼吸: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平静而顺畅的呼吸动作用力呼吸:机体活动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按动作部位分: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混合呼吸:正常成人。腹式呼吸:主要由膈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主要由肋骨和胸骨运动产生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的频率:成人:12~18次/分婴儿:60~70次/分呼吸过程:平静呼吸(1)吸气运动(2)呼气运动(被动过程)用力呼吸特点:①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②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③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一)肺内压:肺内压是指肺泡内气体的压力。吸气→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压下降→小于大气压0.3~0.4kPa(2~3mmHg)→气体入肺→肺内压渐增→肺内压=大气压→气体流停→吸气肌舒张→胸廓、肺回位→肺容积减小→肺内压增大→大于大气压0.3~0.4kPa(2~3mmHg)→气体出肺外流进入大气→呼气(二)胸内压与肺的弹性回位1、胸膜腔:胸膜脏层与壁层之间的腔隙2、胸内压概念: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压力:平静吸气时:胸内压<大气压=-0.7~-1.3kPa呼气时:胸内压<大气压=-0.4~-0.7kPa形成:①有少量浆液的密闭腔;②胸廓自然容积>肺容积;③肺和胸廓是弹性组织;④壁层胸膜紧贴于胸廓内壁,大气压对其影响极小。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胸内压=0-肺回缩力生理意义: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一)肺容量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男性约3500ml,女性约2500ml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值:t1末=83%,t2末=96%,t3末=99%意义:不仅反映呼吸幅度,而且反映通气速度,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患的时间肺活量↓。肺总容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是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男性约5000ml,女性约3500ml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二)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1.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2.最大通气量=最大限度潮气量×最快呼吸频率(次/分)3.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肺通气的目的在于肺换气,而肺换气是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的。因此,位于肺泡与外界之间的气体是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看,存在于呼吸道内的气体是无效的解剖无效腔: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从鼻或口腔→终末细支气管,约150ml)。肺泡无效腔: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量)×呼吸频率解剖无效腔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对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五、人工呼吸用人工的方法,使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以维持肺通气,称人工呼吸。第三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一、气体交换的原理原理:扩散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方向:分压高→分压低条件:气体的理化特性、膜通透性和面积、分压差速率:=扩散速率(D)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厚度:肺纤维化、尘肺、肺水肿→呼吸膜厚度↑→通透性↓→气体交换↓面积:肺气肿、肺不张、肺叶切除→呼吸膜面积↓→气体交换↓。3、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通气量(V)/每分肺血流量(Q)一、运输形式:(一)物理溶解: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特征:①量小,起桥梁作用;②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二)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特征:量大,主要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血液O2和CO2的含量肺泡血液组织二、氧的运输(一)物理溶解:(1.5%)(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