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原理理论与实践.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7.9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原理理论与实践.pptx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原理理论与实践.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1、堆肥化的概念堆肥化技术的发展历史1920年,英国人A.Howard首先在印度提出了堆肥化技术,1925年,Bangalore改进后,称为Bangalore法1933年,丹麦的Dano法,标志着连续性机械化堆肥工艺的开端。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农书》:粪屋之中,凿为深池,筑以砖壁,勿使渗漏,凡扫除之土,燃烧之灰,簸扬之糠秕,断蒿落叶,积而焚之,沃以粪汁,积之即久,不觉甚多,凡欲播种,筛去瓦石,取其细者,和匀种子,疏把撮之,待其苗长,又撒以壅之,何患收成不倍厚也哉2、堆肥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与控制2.1堆肥化的原理合成9垃圾堆肥分解过程可以表示如下:有机物的氧化不含氮有机物(CxHyOz)的氧化细胞质的氧化2.2堆肥化过程常见病菌与寄生虫的死亡温度2.3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2.3.2、堆肥过程的C/N比控制17(1)堆肥中水分的作用: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调解堆肥温度。(2)水分的调整方法:最佳含水率为50~60%(按质量计)。水分过多,易造成厌氧状态,并会产生渗滤液。水分低于40%时,微生物活性降低,堆肥温度随之下降。水分较低时,可加水或含水率高的添加剂;过高时,则可摊开晾干或添加松散吸水物。2.3.4、堆肥过程的温度控制(1)通风的作用:供氧;调温;去水分。通风量一般取0.6~1.8m3/(d·kg)适宜的氧浓度为10~18%,最低不应小于8%(2)通风供氧方式:自然扩散;翻堆;强制通风;翻堆和强制通风结合的方式;被动通风(3)控制方式:①理论方式:时间控制;温度反馈控制(静态垛60℃);O2和CO2含量反馈控制(反应器堆料O2体积分数为15%~20%)。②实际运行时的评价方法:排气中O2和CO2含量控制。最佳排气O2浓度为14%~17%;CO2的体积浓度应为3%~6%。一般pH值在7.5~8.5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可通过添加中和剂如石灰、磷酸盐、钾盐等来改变pH值。但通常堆肥可通过自身调节,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必调整pH值。若pH值降低,可通过逐步增强通风来补救。(1)来源和作用:有机废物里面固有的;人工加入的特殊菌种。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有机物废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活性强、繁殖快、分解力强,能加速反应进程,缩短反应时间。(2)种类:①细菌:形体最小、数量最多,分解大部分的有机物并产生热量;②放线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素和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散发泥土气息;③真菌:在堆肥后期与细菌竞争食物,更耐低温,部分真菌需氮比细菌低,能够分解木质素,细菌则不能;④微型生物:如轮虫、线虫、跳虫、潮虫、甲虫和蚯蚓,在堆肥中移动和吞食,消纳部分有机废物,增大表面积,并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3、堆肥工艺及设备3.1好氧堆肥基本工序前处理28293031一次发酵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要求不如一次发酵条件严格,堆积高度可以在1~2米,只要有防雨、通风措施即可。在堆积过程中每周翻堆1-2次。二次发酵的时间长短视畜禽粪便种类和添加的水分调节材料性质而定,一般堆肥内部温度降至40℃以下时就表明二次发酵结束,可以进行堆肥风干和后续加工了。通常,纯畜禽粪便堆肥二次发酵一般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添加秸秆类材料时二次发酵在3-4周左右,而添加锯末、树皮等的情况下二次发酵需要在6周以上的时间。35363.2典型好氧堆肥工艺及设备系统3.2.1、条垛式系统将堆肥物料以条垛式条堆状堆置,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发酵。垛的断面可以是梯形、不规则四边形或三角形。条垛式堆肥的特点是通过定期翻堆来实现堆体中的有氧状态。条垛式堆肥一次发酵周期为1~3个月。该堆肥过程由预处理、建堆、翻堆和储存4个工序组成。场地①空间:应足够大。②场地表面:必须坚固和有坡度。当采用坚硬的材料(如道路沥青和混凝土)时,场地表面坡度不小于1%;当采用不够坚硬的材料(如砾石和炉渣)时,其坡度应不小于2%。③渗滤液收集和排除系统:至少包括排水沟和贮水池。面积大于20,000m2的场地或雨量多的地区都必须建贮水池,用以收集堆肥渗滤液和雨水。④其它设施:屋顶、挡风墙。建堆①建堆方法:无添加物,直接建堆;有添加物,根据掺入和混合方式有:采用一层垃圾一层添加物的方法建堆,其混合靠翻堆来完成;垃圾和添加物从公共出口排出,边混合边建堆。②建堆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和翻堆设备的类型,圆锥形或采用平顶长堆。③建堆的尺寸:条剁系统适宜规模参数为:底宽2~6m,高1~3m,长度不限,最常见的尺寸为底宽3~5m,高2~3m,其断面大多为三角形。最佳尺寸根据气候条件、翻堆使用设备、堆肥原料的性质而定。翻堆①翻堆方式:人工或机械方法进行物料的翻转和重堆。②翻堆次数:取决于堆体中的耗氧量,在初期应高于后期;并根据腐熟程度、翻堆设备类型、防臭味产生、占地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