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导向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导向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导向调查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导向调查报告专业班级:10国贸1班组号:第三组组长:马文杰组员:马文杰,朱宏鹏,陈恩林,李攀欣,陈婷婷,黄宇萍指导老师:调查时间:2012.5.14—2012.6.4目录一,序言...……….…..….调查背景和目的二,正文三,调查结果和图表四,分析与建议五,附录………….…………1调查方式,方法,时间,地点2调查小组成员分工3问卷一;序言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很快,将会有一大批大一新生步入象牙塔。犹记得那时的我们满怀着憧憬的进入大学校园。转眼,我们已是大二的学长学姐们了。时间过的真的很快。转眼,我们将步入大三,又转而进入毕业找工作的行列中。可是,你对你的未来职业有何想法呢?你是不是对你的未来仍旧毫无头绪呢?金融危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很多的企业发展,也加剧了就业的困难,企业裁员,减薪,200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日益增长,2009年突破600万,大学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十分的大,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哪些方面发展?对未来职业你是怎么规划的呢?对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导向做了一次课题研究。问卷共分9个小题,包括对专业的看法,对今后工作的期望,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情况,三个主题.通过调查取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关于三个主题的结论和意见,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基本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导向。二:正文白玲工作室首席专家白玲介绍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到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观念是不对的。她说: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从试探期到分化期,四个年级侧重不同: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可能的转系、获得双学位、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相关规定。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三年级为冲刺期: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G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四年级为分化期: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不能再犹豫不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美好的大学时光稍纵即逝,我们不久将会迈出校门去迎接社会的历练.三:调查结果和图表1在50名的调查对象中,只有百分之十六的对未来有明确规划过,还有大部分人存在对未来比较渺茫的状态,社会生存固然残酷,很多现实性的问题造就了追求理想职业的从从障碍.淡化了他们奋斗未来的激情.成为了迷茫,按部就班的前行着,是什么原因造就现在大学生对未来的规划普遍的不重视呢?是家庭背景的依赖?社会的现实?竞争的难度?大学的颓废?生存的迷茫?2根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水平.其中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相对较少,从实际来看,刚毕业,相对最缺乏工作经验.高管的要求很高.能够觉得直接胜任这一职位的学生,往往是过于自信,没有从实际的问题去考虑.盲目的定义自己的能力.中层管理人员占多半以上,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及自己本身的能力和社会要求,给自己在起步时定位在这个水平上,还是拥有比较客观的自信心去定位在此层次上.最后基层人员占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