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作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管理学作业.doc

管理学作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案例分析P302案例8.13;要求:1、运用学过的管理学知识进行分析2、思路清晰、段落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准确,并且要有一定的字数。杜邦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公司经营管理的组织模式也从最初的“单人决策式经营”,到集团式经营的首创,再到充分适应市场的多分部体制(事业部制),再发展到60年代的“三头马车式”体制。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组织模式,都是适应当时的发展需要的:企业发展初期权利高度集中于亨利一人手中,实行单人决策式经营(直线制),因为此时企业自身规模不大,经营产品比较单一,市场变化不复杂。整个19世纪中,杜邦公司基本上是单人决策式经营,其在当时的优势是:免去关于决策的分岐,个人的长远规划能得到充分的贯彻和执行,其劣势是:个人精力有限,无法应对所有事务,体力不胜负荷,而且个人管理的局限性,制定长期规划不科学,经营方式与时代不相适应,所以集团式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企业发展壮大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于执行委员会,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在此阶段,公司的产品日益丰富,市场变化复杂。公司抛弃了美国当时流行的体制,建立了预测、长期规划、预算编制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方式。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权力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垂直领导,专业分工。其缺点是:决策时间花费较长,不能及时迅速应对突发危机,高层管理者陷入日常经营,不去预测市场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而且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会抹杀某些不被理解的发展方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企业大幅度扩展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幅度扩展,逐步走向多角化经营,组织机构由于没有弹性,多角化经营出现亏损,此时公司经过周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原则,创造了一个充分适应市场的多分部组织机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多分部组织机构的基本原理是政策制定与管理分开,使公司的最高领导摆脱了日常经营事务,把精力集中在考虑全局性的问题上,研究和制定公司的各项政策。在执行委员会下,除了设立由副董事长领导的财力和咨询两个总部外,还按各产品种类设立分部。在各分部下,有会计、供应、生产、销售、运输等职能处。各分部是独立核算单位,分部的经理可以独立自主地统管所属部门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其优点是:自治分部在不同的、明确划定的市场中,通过协调从供给到消费者的流量,使生产和销售一体化,使生产和市场需求建立密切联系。但由于过度分权,各部门经理过于独立,有些情况连执行委员会都不了解。四、6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日益严峻的企业竞争,建立了“三头马车式”的组织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陈腐惯例被大刀砍去,原有的家族式管理被打破,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越来越少,在管理等级系统中,没有专门受过训练的杜邦家族成员,已经没有发言权。在新的体制下,最高领导层分别设立了办公室和委员会,作为管理大企业的“有效的富有伸缩性的管理工具”,是今后经营世界性大规模企业不得不采取的安全措施。“三头马车式”的组织体制,阻力在于杜邦家族成员是否愿意放权,公司的股东在董事会会对经营决策中组织的变革与权利的下放持肯定态度或否定态度,都将影响变革的发展。从杜邦组织结构改革中,我们看到影响组织变革的因素有:内部因素:管理者自身学识能力水平,员工配合协作程度,企业生产特点和企业规模。外部因素则是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应随时掌握自己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等等,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在适当的时候找到改变现状强有力并快捷周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