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新教育之梦》教学随笔平川育才小学陈晓霞燃起黑夜的“航灯”,敲响心灵的“钟声”。前几天,我抽空拜读了朱永新市长的《新教育之梦》一书,并重点看了其中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对如何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有颇多感受。记得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若在初为人师时,我会为能成为这一神圣队伍中的一员而沾沾自喜,甚至会大言不惭地宣布:我是一名教师,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今日,我却沉默了:我可曾为这神圣的工程赋予多少的激情、多少热血?在此,我重新思索这本该心知杜明,却又一片迷茫的问题,无可厚非,良好的师德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指路航灯。翻案深思,笔者稍有体会:一.关爱学生,是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对于父母来说,爱孩子那是最自然的事了,因为孩子和他们骨肉相连,不管他是聪明的、丑陋的、愚笨的,父母为之会付出真挚的爱。而对于教师来说,要真爱上许许多多孩子,且要爱得公平、得法,那是不易的。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那么,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答案很显然:“是一个充满爱心、知识渊博,受学生尊敬的老师”。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你伸出援助之手,他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当学生有少许进步时,你投去赞赏的眼光,他会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当学生做了错事时,你用和蔼的语调指点迷津,他会为此而改之。那么,面对着一个个性格各异、爱好不同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无疑就要爱上每个人,在平时处处播撒暖人的话语、露出会心的微笑、投去赞许的眼神,时时校正自己的爱,不要让它偏离航道。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刚从父母温暖的怀抱中来到陌生的学校,在感情上会产生很大的波动,很自然会把这份炙热的爱转移到老师身上,并渴望着老师给予他们无尽的爱抚。我们岂能让那美好的期盼落空呢?人间处处有温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敬业爱岗的起码要求,当然也是“灵魂工程师”所特有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然而,在清贫暗淡的教书生涯中,老师时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许多教师因此而见利思迁、置天职而不顾,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当游戏,严重损害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这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吗?这无疑是迷失了航行的方向。一个人的价值观来自他“灵魂深处”的力量,其影响持久而强大,会直接左右一个人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所以,关爱学生、执著事业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师德素养,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教育的技巧和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一条通道。”二.更新理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演员演戏时,要求全神贯注地进入角色之中;教师何尝不是,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也要全身心的投入,来演好教师这一角色。那么,如何演,怎样演?必定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话题。记得,朱永新市长说过:“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必定要具备自我的创新、不断的探索意识。我国应试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老师不启发学生思考,而是满堂灌,这种教学学生会有所突破吗?要培养创新人才,为人师者应具有创新意识,而不能人云亦云,安于现状。我们时时创导做学者型的教师、科研型的教师,难道不是归结于教师本身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挥吗?对此,笔者体会有二:1.钻研教材,提高业务水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人师者如果缺乏深厚、精湛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那么教学不会成功,学生也难以成才。教师必须深刻地掌握教材内容,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敢于发现、敢于创新、不断总结,并及时将它溶化于学生,把全新的想法、全新的概念带到新的领域中,而并不是机械地重复。只有这样的工作思想、工作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2.钻研教法,培养学生能力许多人都普遍认为按步就搬的教学以不能继续,每天机械重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仿的教学,创新型人才将随之而飞。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涯中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所以,摆脱应试教育的轨道,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使之学会求知、学会学习,领其养成由“学会”变为“会学”,而后主动畅游知识的殿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好、学有所长,满足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曾说过:“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不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从小就树立“我能行”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敢想、敢做、敢实践的创新能力。三.勤于学习,用知识去敲响学生的心田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虽然,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但要启迪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