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输教学设计公输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输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课文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二、介绍作者、释题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2.: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械郢荆国敝舆麋鹿犀兄牒守圉禽滑厘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讨论后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盘;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至于郢见盘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明确:因为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①注意以下重点词句:夫子何命焉为愿借子杀之吾义固不杀人来何罪之有胡不已乎吾既已言之于王胡不见我于王②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学生翻译时,教师注意引导:翻译后要及时评价鼓励。③学生自己相互口译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难主帅生互相提问共同解决。4.思考:墨子是怎样劝说盘的?明确: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盘帮他杀人,引出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5.学生自由地诵读几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诵。6.师生齐读这一节内容。九、布置作业1.背诵已学的段落。2.翻译第三部分第一层。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简单回顾上课时所学内容二、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层1.让学生听录音带,然后跟读,体会文章的语气、语调。2.请学生释泽重点语句。请注意以下语句: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必为有窗疾也。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臣以王吏之攻家也,为与此同类。三、师生共同翻译第十三段和第十五段。注意老师声音要洪亮,学生轻声跟着翻译,注意落实重点字词。四、分角色朗读朗读时要注意各自的语气。楚王表现的是一种骄横之气,而墨子是进行劝说,话中多排比句,有理而气势磅键。五、学生散读该内容,然后思考: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说楚王的?明确: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首先同样巧设陷饼,引出楚王的判断:“必为有窃疾也。”然后将楚国的国势、行为与“有窃疾”的人进行类比,尖锐地指出楚国行为的错误所在,迫使楚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六、学习第17~22自然段1.男生齐读第17~22自然段。①集体归纳通假字:子墨子九距之于墨子之守舆有余盘讪③注意见个句子: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吾知所以距子矣虽杀臣,不能绝也善哉,吾请无攻来矣③分角色朗读课文。④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尽可能熟读成诵。七、学生散读全文八、讨论:墨子为什么能够劝说成功?明确:首先运用巧妙的劝说技巧,两次巧设陷讲,使劝说对象在不自觉中听从自己的摆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观点。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谈,引用了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还以行动服人。针对盘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头。九、小结课文十、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公输教学设计篇2【重点、难点】1、重点:积累部分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2、难点:⑴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⑵墨子的反侵略主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墨子及《墨子》⑵了解部分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⑶了解孟子的反侵略主张2、能力目标:⑴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能力⑵学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