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课前十分钟:学生进行《孔子论修身》赏析。讲评。论语大家都学习过,其实我们从小几乎都受其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但是大家可能没有完整地阅读过原著。而要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就首先要去了解它。那么论语是了解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部不可越过的书。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推荐大家可以看看论语,好的版本有朱熹译注的、杨伯俊译注的。另外可以参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这对我们为人处事有很多切实的帮助,远比那些“涉世之初”等杂志要好得多。下次课,第五组,赏析《雨巷》我们来学习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羌村三首》。《羌村三首》赏析712~770“”“”1、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们有着很好的私人友谊,同时又是中国诗坛上。历来有抬高杜甫贬低李白,或抬高李白贬低杜甫。但现在认为这两个都是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以诗经和楚辞为源头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发展的顶峰。1962年被列位世界文化名人。2、我国研究杜甫成就建国以来研究不高,清代以前取得极大的成就,形成了学术高峰,后人很难以逾越。研究杜甫的不少,现在有两个杜甫研究会,一个是在出生地巩县,一个是在四川。另外还有很多纪念堂。但研究水平仍然不高。由于古人研究很透,所以生平研究比李白的详细。3、家世:出生在世代“奉官守儒”之家。十三代祖先杜预文武双全(儒家治国平天下为终身奉行的原则)——曾祖父杜依艺(襄阳-巩县,杜不提)——祖父杜审言(武则天时期大诗人“诗是吾家事”)——父亲杜闲当过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小官,不擅长诗。母亲为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崔氏。因此他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4、奉官守儒的这种家庭背景,使得杜甫一生追求就是求仕和写诗。和李白一辈子没有当官不同,杜甫当了一些小官,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7127462杜甫出生於玄宗即位之年,(盛唐之时),父亲杜闲在山东作官,母亲在杜甫幼年时就已去世,杜甫四岁时便寄居在洛阳姑妈家。少年时期,家里经济状况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间。杜甫从小就好学,七岁已开始吟诗。当他十四、十五岁时,已俨然具有文士的风范,“20岁起开始“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中国人修身治学的一个范本。只要稍有经济条件都会行万里路,如王维、孟浩然、李白等等。年轻时都有漫游时期,不屑于科举考试,漫游目的为了结交朋友,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体验社会等。(对于今天的我们其实很必要,设想上地理课)20岁到24岁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24岁曾赴洛阳应举,不第;后游历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顺道看望了在山东兖州当官的父亲。由齐鲁回洛阳后,杜甫已是而立之年了,娶杨氏为妻。夫妻之间,感情非常融洽,尤其在安史乱起后,他们共尝许多流亡的艰辛,每次分离,杜甫总有许多思家的作品。(和李白不同)32岁,杜甫留在洛阳东都,与被逐出宫廷的李白相遇,当时李白四十四岁,比杜甫大十一岁,他的文名已传遍天下,其时尚默默无闻的杜甫,必怀著向往和尊敬之心与李白交往。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和当时也失意的高适(四十四岁)相遇,一起至梁、宋(今开封、商丘)游历。一起打猎、饮酒赋诗。三人各自有不少作品记述这段生活。之后三人分手,杜甫漫游,后到山东探望弟弟,李白这时恰在漫游回鲁郡老家,听说杜甫来了,匆匆赶来相会,这年冬天,两人在鲁郡东城一别,此后一生都未再相见,但情感绵泛不尽,尤其是杜甫写了不少怀念悼念李白的诗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一大幸事,两人交会时互放的光芒,痛饮狂歌,飞扬跋扈,亦是文学史上璀璨的一刻。(常常想,这样两个被后人誉为双子星座的,又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大诗人如果不相遇那实在是一种遗憾。)这一个时期是创作的准备时期,著名的诗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对未来的雄心壮志,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杜甫也曾年青也曾充满激情充满理想也曾有过飘飞的思绪。(二)困居长安时期(746-755年,三十五至四十四岁)“”3《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是杜甫终非李白,其性格决定了他不适合求仙遨游的生活,他一心关注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要积极入世为社会进步作出切实努力的。三十五岁回到长安,第二年恰巧赶上了制举考试。(制举:唐玄宗为求才下诏,凡文学艺术精通一艺以上者,可由地方推荐至中央参加特别的考试。)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