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田祥高湖北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复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考生会抛开课本、脱离老师进行所谓的"自主式"复习.由于缺乏系统性、缺少针对性,很可能徒劳无功,得不偿失.我们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的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历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课本中每一个例题、习题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作用,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同时通过研究《考试大纲》和研读《试题调研》第6辑,可以发现,考纲对中学数学教材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偏废,只不过其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而已;再研究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对中学数学教??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但从一套试卷来看,可能会遗漏某些知识点("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但从纵向来看,在不同的年份则会注意知识的覆盖面,而某些辅导资料可能会遗漏某些知识点.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备考中,我们必须回归课本,研究知识的形成、发展、拓展,探索课本上例题和习题的背景、拓展、变式,通过课本落实双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现在的高考为有效地考查创新能力的需要,肯定要命制出背景新颖的试题,对于这类试题其实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但若你基础知识牢固、解题方法熟练、在考场上冷静,就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现在的高考解答题一般"入口宽、深入难",因而高考解答题有"得七、八分易,得满分难"之说,那么如何在2008年高考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呢其秘诀是"把该得的分数一分不??地全部得到".这就需要你查漏补缺,同错误作斗争.本书是对高考的全面解读,因此,你可以以本书的样题为主线进行查漏补缺,先把"样题"的解析用白纸盖住,看了样题的题干后,自己做一做,对做不出来的题目,看了解析后再反思:自己为何做不出来在哪个地方被卡住哪个知识点未联想到哪个方法未想到......即使你做对了也要认真研读"点评",点评中所讲到的考试要求掌握了没有所归纳的思想方法是否会用......上述掌握得不好的地方便是你知识网络的缺陷和漏洞,做上记号,再经常复习即可。陈京龙湖南省特级教师我们在考前最后90天要根据2008《考试大纲》解读考纲从字音到写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既关注"热点",也留心"冷点"(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甚至"冰点"(如文学常识的识记),决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现在各地试卷题量和文字书写量都有减少趋势,因而个别考点在高考试卷中轮空,比如2007年全国卷两套卷中对语基知识的考查,没有出现标点题,卷Ⅰ有字形题,天字音题;卷Ⅱ却相反,有字音题,无字形题。所以上一年来,考的考点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更不意味2008年仍然不出题。又如2005年江西卷的第一大题出了6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字音、字形、近义词比较、成语使用、标点符号和语病识别等考点,2006年压缩了题量,没有出成语题,但2007年高考江西卷又考了成语。其实,过去一些"冷点"完全可能变成后来的"热点",比如说全国卷在2005年之前没有单独考察"语段压缩和扩展语句",在2006年、2007年全国两套试卷中语文综合表达题的板块里"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卷土重来,成为"热点"考题,不管是概括二胡的特点还是仿照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扩展成三句话,都是对这个考点的检查。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复习,要兼顾"热点"与"冷点",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要注意回归教材,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用中学教材里的知识来解决。教材提供给我们词语注音和解释、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写作素材与范例等。尤其是文言文,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最后备考阶段,应突出阅读鉴赏和作文训练。这两大方面占分多,一招不慎将满盘皆输。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先要准确??解有关鉴赏术语的含义,然后阅读一些鉴赏文章,再尝试答题,总结答题思路,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方向性的错误,保证得分率。作文方面,要全面训练各种常见文体,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大量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构思新颖、材料新鲜、用语贴切、有表现力、见解独特的好文章。同学们作文,现存在一种较普遍的不良现象: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对此,我们要在立意上下功夫,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也就是说要认真研读、品味原材料或话题,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话题或标题的内涵,结合自己熟悉的素材,从而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