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留置针滥用探讨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400054)张绍慧关键词:留置针、滥用、不良反应随着留置针的发明,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频繁,遇病员不配合,躁动,病员一天多次用药等情况时采用,有的病员为了避免穿刺疼痛,主动要求使用留置针,甚至有的操作人员为了工作方便,尽量给病人使用留置针,虽然留置针有很多优点值得推广,但是我们在使用中不得忽视它的缺点。就我科留置针使用者观察存在不良反应探讨如下:1采用的留置针型:24G*0.75(0.7mm*19mm)、22G*1.00(0.9mm*25mm)2留置针使用方法:2.1先选择好血管及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旋转松动留置针针芯,连接输液管并排尽留置针内的空气后将其夹闭,以15~30角度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要慢,以免刺破血管,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见回血后沿血管平行置入外套管针直至外套管针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左手固定针柄,右手取出针芯,并松开止血带,无菌透明贴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及时间。2.2封管时采用双重正压封管法,输液完毕后夹闭输液器,将头皮针斜面撤于肝素冒腔内,反折头皮针乳头,与夹闭的输液器断开,连接含肝素盐水溶液的5ml注射器均匀推注肝素盐水溶液3ml,右手将留置针延长管抬高30度后,将其延长管上的小夹将延长管夹闭,再推注肝素盐水溶液0.5ml封管,分离退出以再次呈正压的头皮针;封管后再次输液时套管内肝素溶液相对呈高压状态,使液体通畅的流入体内。3临床资料:我科室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的时间,对其中脑出血病员80例,大面积脑梗塞40例的病员静脉输液进行观察,其中未用留置针的40例,短期内(3-5天)内使用留置针的45例,反复使用留置针的35例,对以上三组病员的血管分别进行对比。4对照结果:4.1没使用留置针的40例病员血管保持完好。4.2短期内(3~5天)使用留置针的45例,发生静脉炎的无,发生留置针周围红肿的5例,留置针及时取掉,再给予物理热敷血管恢复完好。4.3住院时间长又反复用留置针的35例病员,未发生反应任何反应的8例,有针眼周围红肿、疼痛10例,有发生静脉炎的8例,发烧和溃烂的1例,(经过全身用抗生素和局部换药好转),有发生静脉硬化的5例,再次复诊时发现发生静脉闭塞的3例。4.4留置针出现反应的其中脑出血的病员占19例,脑梗塞的病员占8例。5讨论:5.1病员在留置留置针的过程中,身体体质可以造成对材料的过敏和排斥反应,引发皮肤和血管周围红肿。5.2操作者操作不当或消毒不严可以让皮肤的细菌通过留置针针眼进入皮下或血管,引发感染,造成针眼周围红肿、疼痛、全身感染发烧甚至局部溃烂。5.3本科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甘露醇)频率较高,使用留置针时在同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用药可以造成静脉炎,血管硬化甚至血管闭塞。5.4留置针可以机械性损伤血管,凝血因子围绕留置针周围形成血栓,特别是进行下肢静脉穿刺,引发血栓的可能性更大,造成病员的其他并发症。5.5留置针穿刺难度相比之下大,病员痛苦增加,费用增加。6体会:6.1钢针一次穿刺成功,病员的痛苦并不大,病员能配合,血管比较好的病员,从长远保护血管的原则,使用一次穿刺,不在同一血管同一位置上反复穿刺和用刺激性药物,依次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用过的血管休息时可热敷,有利于血管弹性的恢复,病员复诊时对病人和医务人员的穿刺都提供了方便。6.2临床上使用留置针虽然能给患者减少穿刺疼痛,给工作人员带来操作之便,但是,由于局部多次用药,特别是刺激强的药物刺激、留置针机械性损伤、操作者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所以在临床中我们一定要按留置针的适应症合理使用,避免滥用留置针。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减轻病人痛苦,避免感染发生。对于长期需要使用留置针患者,建议5~7天更换一次穿刺血管,避免留置针长时间机械性刺激及药物刺激造成不良反应。6.3保护患者的血管是我们医务人员美好医德的表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