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乡的风俗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家乡的风俗作文1元宵又名汤圆,寓意着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有团团圆圆,和睦相处的意思。我们家每年元宵节所有人都会聚在一起包汤圆。汤圆里包了很多种馅料,不过大多数都是甜的,其中又以芝麻馅的最多。做好的汤圆摆放在一起,好似一个小型的汤圆展览会,家人们都在做但只有我搓的最好看也最可爱。在盆中倒入一些糯米粉,用温水和面。只见外婆用手揉啊揉,它们在一起就变成了好朋友,怎么都分不开,一会儿就揉成了一块光滑的面团。外婆又把它们搓成了长条,再把它们揪成一个个的小块,我用手碰一碰:“软软的,可可爱爱,如小姑娘白白嫩嫩的脸蛋儿,让人忍不住想多捏她几下子。”再把馅料包进去,搓一搓、揉一揉,一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我想:“无论是正在学语的小孩子,成家立业的大孩子,还是胡子花白的老孩子,一说起元宵,嘴里肯定就会立刻生出一种软软糯糯的感觉呢”。元宵煮熟后便端了上来,它白白嫩嫩的,好似小姑娘的脸蛋,让人立刻就想要咬上一口,用筷子碰一碰它,它就黏在了筷子上,就像孩子看到心爱的玩具抱住大人的腿一样不肯下来。单看它的.样子,闻着她那甜甜的味道,我都吞了三四口口水,更别说吃上一口了,我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那软糯的口感,甜甜的香味瞬间在嘴里爆开,直冲脑门,每一丝味道都在味蕾中流淌,都让我忍不住想要立刻马上就把它吃完。我心想:这个又好吃,还糯糯的,我都可以把这个当成零食吃了,如果再放烤箱里烤一烤,那脆脆的外皮,肯定比煮出来的更好吃,也更美味。我抓住妈妈的衣服,使劲的往下拉,对她说:“妈妈,这也太好吃了,你们能不能少吃一些,剩下的都留给我,你们都不要和我抢!”每一次品尝它的味道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和惊喜,可是我心里在想如果每天都是元宵节就好了,那样大人们就不用天天早出晚归辛苦工作了多好!家乡的风俗作文2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金华斗牛。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金华斗牛不仅仅是现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阅了资料:相传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与鲁肃微服出巡东阳郡(今金华市)。孙权为培养当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东阳郡大兴斗牛之风。自此,婺城区雅畈镇铜山白鹤庙开创斗牛节,铜山也成了金华斗牛的创始地。可是现在并没有了以前的威风:金华斗牛濒临绝迹。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习俗一直被废止。1992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欲使这一古老民间娱乐活动重振声威。可好景不长,金华斗牛刚刚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户却因为斗牛经验少、饲养费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纷纷宰牛卖牛。我们要好好珍惜文化遗产,不让他们受破坏。让金华斗牛重新站在现实的舞台上,不再被人们遗弃。家乡的风俗作文3每逢端阳,家乡那条裕溪河总是会和往常不一样,五颜六色的龙舟在各自着装统一的划手们的驱动下,在河面上风驰电掣般地游着,红的、白的、蓝的……犹如一条条彩龙,很好看。平时冷冷清清的河堤上变得人山人海,那是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自己村的龙舟队加油喝彩。这就是我的家乡芜湖市二坝镇的端午习俗——裕溪河赛龙舟的情形。小时候,我就听村里的老大爷们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许多人划船打捞他,为防止鱼儿啃食,投下粽子喂鱼。后来,端午节划龙舟就成了一项习俗,流传了下来。别看龙舟普通,可制作起来却很讲究。首先要制作下龙(底梁),要用直径约40厘米的老杉木加工而成的条木,用巨大榫头严密拼合而成。杉木一定要干燥,以防船身变形。然后将做好的下龙木料放到大凳上,在木料的两头各挂五六百斤的石头,并在靠两头的位置用大而硬的木板向上顶,使船头和船尾形成翘状。再在龙身两边钉上三四厘米厚的光滑的木板,每隔15厘米左右就要打个三角形小孔,在木板下方用十几厘米长的“草钉”固定木板。做完下龙外框架,就要接着做龙舟的座位、船桨、龙舟架、鼓架、锣架和龙舟舵。最后,由油漆工抛光,上桐油,打蜡,使龙舟表面更加光滑,行驶起来速度更快。我们家乡流传着一句俗语,“一舵,二鼓,三头桨”。大家都知道,龙舟的'舵手可不是谁都能当的,这可是一门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