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2武汉文都wh.wendu.com如果要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复习政治主观题的,这似乎是个不用问的问题,无非就是从设问到答案呗,认真的同学最多中间多一个步骤就是自己想想答案。如果我们再追问下去,从设问到答案这中间有什么困难吗?大多数同学们会说想不出来。是的,“想不出来”确实是个尴尬的问题,更多时候我们又会把想不出来归结为背得不好。其实,“想不出来”往往是因为你都没有好好去想过。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下主观题解题技巧之化繁为简。近年来,政治考研的主观题设问变得越来越繁琐,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些设问进行化繁为简,而是看到设问就急于得出答案,无形中就增加了这道题的思考难度。如果我们在审题时,放慢速度,先对繁琐的设问进行处理,那么往往会事半功倍。我们通过真题来看下如何做到化繁为简。2013年34题第(1)问: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化简的设问,首先我们就抓住了关键点“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认识主体是指人,能动作用指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即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吧”和“把自己想象成老人”只是这种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即通过“孩子”和“老人”不同主体认识特点的不同体现出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重要作用。我们再来看一个更为繁琐的设问,2011年36题第(2)问: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猛地一看,同学们可能会被这三个引号为难住。再一想,“主义”“信仰”指的无非是马克思主义,而“力量”即是指现实的实践。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变成中国实践的呢?这似乎又是一个难以下手的问题了。其实,你只要关注到前面的说法“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当你把这个“历程”描述清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回答好了理论是怎么变成实践的。可见,如果能利用好化繁为简的方法来分析设问,就能够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找到准确的思维起点。如果我们在平时练习时就有意识的养成仔细分析设问的习惯,也就能在面对真题时做到真正的化繁为简。如果说化繁为简的主观题解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找到思维起点,那么,与之相反的化简为繁的技巧则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多的搜索到思维的角度。同学们在练习真题的主观题时,常有这样的疑问:设问问得那么笼统,到底要我回答的是哪个原理啊?如果此时还没看出来回答的是具体哪个原理,就会直接归结为还是没背好的缘故。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急着去归因,而是尽力寻找解决的办法,也许就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我们以2011年36题的第(1)问为例,“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先撇开此题的具体设问不说,关于“为什么”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给它分出这样两个层次,一是“原因”,即导致这个事件产生的一系列因素;二是“意义”,即事件产生以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如果我们把“为什么”的问题拆解成这样两个角度,那么就在大范围上降低了此题的难度。接下去,就这个具体设问来说,共产党成立会成为大事变的原因无非是要阐述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异同,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革命为何不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我们又可以分解成这样几点: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宗旨、党的成立对解放中华民族的积极作用。如此一来,一道看上去很笼统的题就变成了分别回答几个最基本的知识点。我们不妨再看一题,2010年的37题第(1)问: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根据之前说的同学们一定会做第一步了,把这个问题拆分成两问“文明出行是道德呼唤”和“文明出行是法律要求”。接下去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分别回答?一般来说,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找主体的方式来分出角度,比如说文明出行是道德呼唤,那么我们可以从对公共秩序的维护和对个人品德的养成两个角度来说。然后对于文明出行是法律要求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联系到法律对人的约束作用以及法律对维护公共秩序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既然设问里用“既是……又是……”的连词把这两个方面联系了起来,那么我们还要再回答下二者的关系,无非就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综上所述,同学们如果学会了化简为繁的审题方法,那么就不会在回答政治主观题时出现找不到角度的尴尬了,也不会每次都把答不出题的问题归结为不会背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