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集合的全集与补集doc--高中数学.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4集合的全集与补集doc--高中数学.doc

1.1.4集合的全集与补集doc--高中数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第4课时集合的全集与补集HYPERLINK"http://www.zxxk.com"(一)教学目标HYPERLINK"http://www.zxxk.com"1.知识与技能HYPERLINK"http://www.zxxk.com"(1)了解全集的意义.HYPERLINK"http://www.zxxk.com"(2)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HYPERLINK"http://www.zxxk.com"2.过程与方法HYPERLINK"http://www.zxxk.com"通过示例认识全集,类比实数的减法运算认识补集,加深对补集概念的理解,完善集合运算体系,提高思维能力.HYPERLINK"http://www.zxxk.com"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HYPERLINK"http://www.zxxk.com"通过补集概念的构成与发展、理解与掌握,感知事物具有相对性,渗透相对的辨证观点.HYPERLINK"http://www.zxxk.com"(二)教学重点与难点HYPERLINK"http://www.zxxk.com"重点:补集概念的理解;难点:有关补集的综合运算.HYPERLINK"http://www.zxxk.com"(三)教学方法HYPERLINK"http://www.zxxk.com"通过示例,尝试发现式学习法;通过示例的分析、探究,培养发现探索普通性规律的能力.HYPERLINK"http://www.zxxk.com"(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HYPERLINK"http://www.zxxk.com"导入课题示例1:数集的拓展HYPERLINK"http://www.zxxk.com"示例2:方程(x–2)(x2–3)=0的解集.①在有理数范围内,②在实数范围内.先生思考讨论.HYPERLINK"http://www.zxxk.com"挖掘旧知,导入新知,激发学习兴味.构成概念1.全集的定义.HYPERLINK"http://www.zxxk.com"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讨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HYPERLINK"http://www.zxxk.com"示例3:A={全班参加数学兴味小组的同学},B={全班设有参加数学兴味小组的同学},U={全班同学},问U、A、B三个集关系如何.HYPERLINK"http://www.zxxk.com"2.补集的定义HYPERLINK"http://www.zxxk.com"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A.HYPERLINK"http://www.zxxk.com"即UA={x|x∈U,且},HYPERLINK"http://www.zxxk.com"Venn图表示HYPERLINK"http://www.zxxk.com"AUAU师:教学学科中许多时候,许多问题都是在某一范围内进行研讨.如实例1是在实数集范围内不断扩大数集.实例2:①在有理数范围内求解;②在实数范围内求解.类似这些给定的集合就是全集.HYPERLINK"http://www.zxxk.com"师生合作,分析示例HYPERLINK"http://www.zxxk.com"生:①U=A∪B,HYPERLINK"http://www.zxxk.com"②U中元素减去A中元素就构成B.HYPERLINK"http://www.zxxk.com"师:类似②这类运算得到的集合B称为集合A的补集,生师合作交流探究补集的概念.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了解全集、补集的含义.运用举例HYPERLINK"http://www.zxxk.com"深化概念例1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A,UB.HYPERLINK"http://www.zxxk.com"例2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U(A∪B).先生先尝试求解,老师指点、点评.HYPERLINK"http://www.zxxk.com"例1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所以UA={4,5,6,7,8},HYPER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