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数据化的陷阱.docx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数据化的陷阱.docx

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数据化的陷阱.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数据化的陷阱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结果“定性”多于“定量”一直是硬伤。但HR们从未放弃过量化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贡献的努力,把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结果数据化,这是他们主张自己专业性的最大筹码。特别是在这个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价值日益受到质疑的年代,这个需求异常迫切。事实上,这种看似“功利”的要求并不是HR们追逐数据化的唯一原因,日益迭代的商业逻辑让企业越来越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但HR似乎难以承担这种任务,标准化的选、用、育、留流程和各大职能模块越来越失去以往的作用。但超越这些流程和职能究竟要做什么,各个企业有各个企业的情况,没人能说得清楚,似乎也没有一把万能钥匙。于是,HR们开始向财务人员学习,通过数据分析来调整前进的方向。但HR发现,并没有一个如会计准则般的标准,反而让自己迷惘,甚至难免会走入一些陷阱。陷阱一:走向“人力资源规划会计”人力资源规划会计将员工价值按照资产来处理,认为这是会计准则忽略的“表外资产”,通过计量企业为获得人力资产的投入(招聘、培训、薪酬)和人力资产带来的产出来反映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贡献。投入便于计量,但产出却难以计量,企业的绩效产出是各类资产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资产)的贡献显然难以分离。另外,人力资源规划真的具有资产特性吗?现实情况是企业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拥有”只是暂时的,员工仍然掌握了资产流动的主动权。球星C罗从曼联转会到皇马时,转会费为9400万欧元。的确,曼联在此人力资产投资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此时,对于这种昂贵的、特殊的人力资产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会计的计量显然必要,但对于普通的人力资产,企业难以规定相应的“转会费”或“违约金”。可口可乐老板有句名言:“拿走我的一切,只要还有员工,我可以再造一个可口可乐”。事实上,最宝贵的是员工沉淀下来的组织能力,而不仅仅是员工。常行博士简介西北工业大学理学硕士、美国管理学博士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华为公司10年企业大学、企业管理部、工程部、研发部及营销部的管理生涯,曾多次获华为集团优秀管理者和金牌JOBER称号,具备跨国(德国、荷兰、奥地利、非洲等大项目操作和跨国团队管理经验。原华为大学高级管理讲师,获优秀管理讲师称号原任北京某文化科技集团总裁兼CEO(核心创始人)在互联网商业时代,人力资产的流动性会愈演愈烈。未来是人人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企业日益变成平台,与员工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外包关系。问题来了,你见过哪个企业把外包商的资产算作自己“拥有”的?陷阱二:走向“人力资源规划审计”人力资源规划审计和人力资源规划成熟度模型的思想是一致的,即信奉标准化的流程能够提升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水平,带来更高的组织绩效。反过来说,审计一个企业对于标准化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流程的执行程度,就能衡量其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水平。但是,执行某种流程与组织绩效之间并无直接关系,更像是一种必要非充分条件,甚至有时根本不算必要条件。多数情况下,“规定动作”并不奏效,看似混乱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也可能带来高组织绩效。因为商业逻辑已经变了,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不能再执着于管理模式,而应介入商业模式设计。张瑞敏谈到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区别时,管理模式不能把对用户创造的价值和获得的利益(外部绩效)连接到一起。TQM、六西格玛都能保证产品出色,但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在新时代,HR要参与到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新中,而不是做好自己那份职能工作。海尔正在推动的“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设计。当然,HR如意识不到自己要做什么,CEO会自己来做,这也是大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创新中没有HR身影的原因,而创新的结果也被冠以更颠覆的“组织变革”之名。实际上,这是老板领衔主演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创新。陷阱三:走向ROI(投资回报)ROI(ReturnonInvestment)即投资回报,其理念是计量每个HR项目的投资回报,并将资源配置到投资回报更高的项目上,确保产出最大化。产出虽可计量,但与人力资源规划会计的弊端相似,其产出是难以量化的,从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实践到绩效产出本来就是非线性过程。另外,计量这些成本收益会耗费大量成本且繁琐,也无法使用ROI来监控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日常状态。ROI的方法更像是把企业决策层变成了一个投资机构,把人力资源规划部变成了一个创业公司。这显然不是对人力资源规划部应有的诉求。更现实的情况是,这些数字通常不会让高管和直线经理们太过感冒。很多HR主张的收益“太虚了”,老板关心的是“三张表”。而HR不能从资产、项目的角度进入三张表。于是,所有的数据化就像自说自话,并没有统一到老板和直线经理的频道里。陷阱四:走向狭义人才盘点不得不说,这个方向也许是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