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6PAGE\*MERGEFORMAT6HYPERLINK"http://tcren.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0&filter=typeid&typeid=36"[教育教学]HYPERLINK"http://tcren.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8235"初一学生家庭教育应该注意的十个问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孩子升入初中以后,是学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对初一学生来说,学校变了,环境变了,同学变了,课程变了,不少学生往往会有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尤其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帮助孩子顺利跨入初中门槛,为中学阶段的学习走好第一步。+R*c5].b5t3@#[2W一、初一学生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n5E$v/x9i1、孩子从幼稚的童年逐步成为青少年,从以往对父母亲的比较依赖到具有独立个性和主张,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形成的关键时期。1l)o6}5T(Q&m'I2、学业负担大大增加,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业来说,初一年级的学业负担有一种骤然增加的感觉,不仅体现在学科门类的增多,难度也有较大上升,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w:B3mP2]/S*f8T3、身体生长发育相对较快,而且正值青春期,个体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四是顺利升学的基础一年。3Q0q1j4V2Q*q5k7f+I5q*[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看,初中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结束,初一年级的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顺利升入高一级中学。&G#?T,`7P6U/a二、针对上述特点,要从孩子跨入中学校门的第一天开始,注重家校配合,科学合理实施家庭教育,在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初中学业的同时,确保孩子人格、身心、思想的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E'_1z$@.d1x0f2s1、帮助孩子适应中学环境&H$l-^(p%N3oV初中与小学毕竞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中学的办学规模、学生人数、学科门类等各方面比小学更大更广了,对一些住校生说,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是个挑战;学科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需要一定量的课后训练;而且,这个年龄还处于似懂非懂时期,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更为直接。正因为这些变化,常常让一些学生跨进初中校门后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在小学时期表现相当不错的孩子,因没有及时适应环境而落后了。为此,家长要尽可能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是中学生了,中学就会面对“课多、书多、老师多”的现状,正视现实,克服危难情绪,帮助孩子心里上接受环境的变化。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升入初中后最初几个月的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对症引导,在帮助孩子度过中学适应期中扮演重要角色。:o%[7l,W6i-h7t2、引导孩子学科平衡发展'q;w!W;c:a4]*K/U作为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各学科作业完成质量判断孩子上课的专心程度,特别是要关注孩子对各门学科的精力分配状况。引导孩子对各门学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老的学科,也要对历史、科学等新学科一视同仁,不能顾此失彼。要使孩子既重视班主任老师的课程,也要重视和喜欢其他老师的课程。从教育经验看,各门学科的平衡发展是孩子学习成绩全面提高的关键所在,而且,初中三个学年学业负担逐步增加,一旦出现偏课现象,某一学科落后以后,追赶和弥补将会十分困难。;v.c*f"F%@9H2F.h3、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0O+?3r.N8b%]#R6y初中阶段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扎扎实实,环环相扣。初中生应该养成提前预习课文、专注读书听课、积极思考发言、独立钻研问题、自我验收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方面,都需要家长的认真配合,家长要对孩子课前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如孩子作业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孩子从课文、从辅导书中找答案,引导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思维方式,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对学习材料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等综合思维能力。9H-z8W2J%t0x*i)r&\*g4、掌握孩子日常生活行为7U6B'w&h%]作为家长,要经常询问孩子在校的生活行为状况,从点点滴滴的观察之中进行了解。比如说,有些孩子喜欢在家长面前评论老师,也会找学科老师的缺点,遇到这种情形,家长一定要维护老师的威信,避免孩子因对任课老师的教育不感兴趣而影响成绩。家长也要了解孩子在班级里与哪些同学关系较好,回家路上与谁结伴同行。对通校生来说,家长要计算孩子放学到家的合理时间,对异常情况要及时问明原因,避免孩子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