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三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苏省“十三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pdf

江苏省“十三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十三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1目的意义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统一和规范全省“十二五”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2技术路线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各县(市、区)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县级、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再由市级数据推算全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具体思路如下:第一,各县(市、区)对灌区情况进行整体调查,分类统计灌区的灌溉面积、工程与用水状况等,确定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不同工程状况、不同水源条件与管理水平的样点灌区,构建县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第二,搜集整理各样点灌区的相关灌溉用水管理、气象、灌溉试验等资料,并进行必要的田间观测,分析计算样点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规模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和分类灌区灌溉用水情况,分析推算县域内不同类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第三,根据各县(市、区)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和平均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加权平均得到市级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第四,根据各市年毛灌溉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加权平-1-均得出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技术路线流程如下图所示。各市县全县级级︵确样点省灌溉点面灌市定灌区点面点面灌用水转化、典转化溉转化溉灌溉有效区型用用用水利用︶代水水系数灌表有效有有均值效区样利用效基点利系数利本灌用用情区测算系况分析系数调数查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路线框图3有关要求与说明3.1样点灌区的选择具体参照附件1要求。3.2样点灌区典型田块选择与灌溉水量观测为了合理确定和复核灌区实际灌溉情况(充分灌溉或非充分灌溉)、田间净灌溉用水量等,原则上样点灌区应对典型田块进行田间灌水次数、灌水方式与习惯等调查,并进行田间灌溉用水量观测。基本要求如下:(1)典型田块应面积适中、边界清楚、形状规则,同时综合考虑田间平整度、土质类型、地下水埋深、降雨气候条件、灌溉习惯和灌溉方式等因素的代表性。-2-如果以上因素差异较大,则应分区选择典型田块进行观测;对于范围较大的灌区,至少应在其上、中、下游针对主要作物选择典型田块进行观测。(2)典型作物选择可根据其实灌面积在灌区内的比例确定。原则上对于作物实灌面积超过灌区实灌面积10%以上的作物,均应进行田间毛灌溉水量(直接进入田块的灌溉水量)观测,灌水量观测位置应为田间进水口,水量进入田间的过程中无任何渠道输水;如不具备上述条件,也可根据其它方法估算田间毛灌溉用水量,如在斗(农)渠供水口计量,应考虑从计量口到田块入口过程的输水损失,或按照相近作物灌水情况进行估算。(3)原则上每次灌水期间都应进行典型田块毛灌溉水量观测,并据此确定田间毛灌溉定额。田间毛灌溉定额与灌溉次数多少是判断是否充分灌溉的重要依据。有条件的灌区也可以进行深入的田间灌水观测分析,确定田间净灌溉定额,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以及相关数据复核提供依据。4首尾测算分析法4.1测算公式根据定义,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即为某时段灌区田间净灌溉用水总量与从灌溉系统取用的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Wj(4-1)wWa式中——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wW——灌区净灌溉用水总量,m3;jW——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m3,确定方法详见4.2;a在实际计算中,可先用下式计算灌区亩均综合净灌溉定额M:综NMAiiMi(4-2)综A式中M——灌区第i种作物净灌溉定额,m3/亩,确定方法详见4.3;iA——灌区第i种作物实灌面积,亩;iN——灌区作物种类总数;-3-A——灌区实灌溉面积(不考虑复种指数情况),亩;则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MA综(4-3)wWa符号意义同前。为了能够反映灌区灌溉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