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1目的及意义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供需矛盾注重,已沦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大力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二者协同,就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到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式,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至“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提升至0.5(预期性指标)。《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认,至2021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提升至0.50左右。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21]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2技术路线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各省(区、市)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挑选代表相同规模与类型(小、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萨兰勒班县)的典型灌区做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积极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获得相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排序出来各省(区、市)平均值;最后,由省(区、市)数据测算全国的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具体内容思路如下:1第一,各省(区、市)对灌区情况展开整体调查,分类统计数据灌区的灌溉面积、工程与用水状况等,确认代表相同规模与类型、相同工程状况、相同水源条件与管理水平的样点灌区,构筑本省(区、市)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第二,搜集整理各样点灌区的相关灌溉用水管理、气象、灌溉试验等资料,并进行必要的田间观测,分析计算样点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规模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和分类灌区灌溉用水情况,分析推算全省(区、市)大、中、小、纯井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第三,根据各省(区、市)相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和平均值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加权平均获得本省(区、市)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平均值;第四,根据各省(区、市)年毛灌溉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加权平均得出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技术路线流程如下图右图。各省灌区基本情况调查确认省典型代表样点灌区全省小/中/小型和井灌区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平均值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点面转变全省点面转变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点面转变全国灌溉用水有效率利用系数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路线框图23有关要求与说明3.1样点测算分析方法为了规范和统一测算分析方法,便于点面结合和汇总分析,合理推算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各省(区、市)样点灌区的测算分析统一采用本指南推荐的首尾测算分析法。3.2样点灌区挑选3.2.1样点灌区选择鉴于各省(区、市)灌区数量较多,应当分类挑选具备代表性的样点灌区展开测算分析。样点灌区的挑选应当合乎以下基本建议:(1)样点灌区应按照大型(≥30万亩)、中型(1-30万亩)、小型(<1万亩)灌区和纯井灌区四种不同规模与类型进行分类选取。在选择样点灌区时,应综合考虑工程设施状况、管理水平、灌溉水源条件(提水、自流引水)、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地形地貌等因素。同类型样点灌区重点兼顾不同工程设施状况和管理水平等,使选择的样点灌区综合后能代表全省(区、市)该类型灌区的平均情况。样点个数具体内容建议如下:大型灌区:根据水利部的工作要求,所有大型灌区均纳入样点灌区测算分析范围,即大型灌区的总个数即为样点灌区个数。中型灌区:按有效率灌溉面积(a中型)大小分成3个档次,即1≤a中型<5、5≤a中型<15、15≤a中型<30万亩,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个数不应当多于本省(区、市)适当档次灌区总数的5%。同时,样点灌区中应当包含取水和自流输水两种水源类型,样点灌区有效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