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上 第6单元 第12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醉香****mm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上 第6单元 第12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上第6单元第12课辛亥革命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政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是这一时期的主流。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1912年开始,北洋军阀逐步建立起专制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不懈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处于寻找新革命道路的十字路口。2.经济:这一时期,特殊的内外环境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发展的机会,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队伍迅速壮大。3.思想文化:这一时期,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学、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激荡全国。其中,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经历了由宣传民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折,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第12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经过(1)1901年实行“新政”。①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②结果:腐败无能的权贵掌握政权,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2)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推进立宪运动。清末“新政”及立宪的意义“新政”改革,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军事、思想、经济)条件;立宪改革客观上顺应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潮流。(3)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4)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5)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清末“新政”及立宪失败的原因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立宪改革以维护满洲贵族专制统治为目的,实际上是一场骗局。3.影响(1)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皇族内阁”使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二、革命派的准备1.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2.思想上(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同盟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2)革命派积极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对“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理解(1)同盟会的成立,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2)有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活动进一步发展。(3)有了统一的革命纲领、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3.军事上: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正确认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其中“平均地权”的主张,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3.结果: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二、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内容关于国体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关于民权(1)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2)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内容关于政体国家体制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分权制衡)行政体制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责任内阁制)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民国初年“西式民主实验”的具体表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确立新的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规定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3.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1)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议和。(2)在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