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2单元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一吃****昕靓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2单元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答案.doc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2单元单元提升课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历史阶段特征1.政治上(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制度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3)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逐渐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国际关系(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战后的国际关系。(2)由于该体系存在的矛盾无法消除,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使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转移到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对点练习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这一民主化表现在()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矛盾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C解析:A、B均无法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争端,故不符合题意。召开国际会议,集体协商,体现了民主,是国际关系进步的重大表现,故C正确。D表述不正确。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人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2.新经济政策(1)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工业方面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2)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3.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农业集体化。③阶级斗争尖锐化。(2)主要特点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对点练习2】以下是苏联时期出现的一则小幽默,其内容意在讽喻当时的苏联()某年苏联工人代表团访问美国苏问:这是谁的工厂?美答:福特的。苏问:这是谁的汽车?美答:工人的。某年美国工人代表团访问苏联美问:这是谁的工厂?苏答:工人阶级的。美问:这是谁的汽车?苏答:斯大林的。A.言论自由基本缺失B.特权之风普遍盛行C.产业结构严重失衡D.经济体制高度集权D解析:从两国工人的回答可以看出苏联工人认为汽车是斯大林的,工厂是工人阶级的,反映了当时苏联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故选D项;美国工人代表团访问苏联时,工人是可以自由回答问题的,排除A项;苏联工人认为汽车是斯大林的,工厂是工人阶级的,反映了当时苏联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而不是特权之风普遍盛行,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产业结构,排除C项。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