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的职业引导之重要意义.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学校的职业引导之重要意义.doc

论学校的职业引导之重要意义.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者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算不得一篇论文,只是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所学西方教育管理史,而引发的感想,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以期得到更多的指导,听到更多的声音。论学校的职业引导之重要意义王吉春(文)摘要:离开学校10年之后,笔者30岁时,终于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感恩上苍赐予追求理想之机会的同时,笔者禁不住在感叹—理想为何不在十年前,为何不在自己青春飞扬的年龄来与我邂逅。笔者从16岁开始先后选择过5个专业,方向各有不同,在绕了好大一个弯之后,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献身的理想。而现实中更多的人从事的只是谋生的工作,而不是承载乐趣与理想的事业。这么普遍的社会遗憾,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还能做什么努力?笔者结合联邦德国的现代学校制度特征以及美国职业预测机制,建议在个人职业规划中加强学校的职业引导职能,以期帮助更多的青少年科学地认识自己潜能特质,有计划地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关键字:职业引导,职业规划,如所有适龄儿童一样,笔者按部就班的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由于经济上的窘迫,虽被高中实验班提前录取,但最终还是别无选择地上了中专,开始了4年的韩国语专业的学习,这是第一次专业选择,完全的随机,没有任何预测性的方向。经济窘迫的人,出于自然的生活需要,首先想到的是要做企业家,于是选择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始自考。很快我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只有理性的选择,没有感性的兴趣做支撑,学习动力缺乏。这是第二次专业选择,后来才发现自己的性格特质确实与一个企业家的商业思维有些差距。为了更好的就业,为了在韩资企业里有更大的竞争优势,2000年我又选择了国际贸易自考专业,8年之后毕业。期间,经过了7年的职场锤炼,期间自己拼搏买了房子,结了婚,生了孩子。孩子一岁半时,我专科毕业。这是第三次专业选择,还是为了生计,没有机会和余地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特征。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仿佛在一夜间被迅速冻结,高昂的GDP低垂下了头。此时笔者不再有生活上的经济问题,更想到: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于是,选择了金融专业本科开始自修,学习过程勤苦而愉快,成绩也令人欢喜。这是第四次专业选择—为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而学习。可是,当笔者从看护孩子之余关注到更多的社会问题之时,才蓦然发现当代之中国,最紧要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教育问题,特别是德育引导的疏漏,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的社会公民道德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而在育儿过程中,读到的优秀幼教著作,总是让笔者欲罢不能,并惊喜的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事,可以让人如此心驰神往。于是,顺理成章,第五次专业选择,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教育!邂逅理想的欢欣之余,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理想的职业,为何来的这样晚。虽然之前的工作经历也有不可磨灭的职业价值,但是,那毕竟只是与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特征相脱节的社会实践。而个人能力只有在与兴趣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能效。这样的遗憾在千千万万个中国青年身上上演着。他们不了解每个职业对从业者个性素养的一般要求,几乎是无的放矢,职业道路究竟要拐多少个弯儿完全靠运气和自己的悟性。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于个人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的职能几乎失效。在中外教育管理史中,我了解到了德国的现代学校制度。德国的初级中学实行分流制,为了免于分流过早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德国文化教育委员会于1959年建议为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设立一个统一的学习阶段,可称为“定向阶段”;到上世纪60年代德国教育理事会提出了“帮助代替挑选”的口号;最后,1974年各州文化部长会议达成了关于实行定向阶段的协议,将小学4年之后的五.六年级定为“定向阶段”或称观察阶段。这一时期,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和考核,对学生作出负责的评语和选升学校的建议。学生可以参考建议选择适合自己中学种类—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综合学校。美国也同样在职业预测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今世界上被广泛应用的三个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都来自美国。1)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测验,由美国就业服务中心编制。2)能力倾向区分测验(DAT),由美国心理公司出版。3)职业能力安置量表(CAPS),由美国教育与工业测验服务中心出版。这些测验在内容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均已引进国内,有的还初步被修订成中文版,以适应我国实际需要。德国的小学末期的定向阶段,美国就业前的职业能力测验与择业指导,都是在不同阶段,依据所观察到的学生特点,向学生提出方向性个人发展建议,为日后学生职业选择给出了参考性建议。当然这样的指导性意见,也引来了不少的质疑,人们质疑这样的参考性意见给的太早,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人质疑美国的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可靠性。然而笔者认为,这种方向性的建议,不带有强迫性,学习者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在这个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