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读“日、缘、疏、储”4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说”。2.默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哪些人背课文的事。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背诵的方法和背诵的好处,能自觉地积累语言材料。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大胆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收获。重点难点:重点:默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哪些人背课文的事。难点:谈谈学了这课文的'体会,能联系自己的经历说说背课文的好处。(一)激趣导人板书课题后,问:同学们平时都背过课文,在背课文时发生过什么烦恼或有趣的事情吗?教师应引导学生无拘束、大胆地说。(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要求学生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或查阅工具书,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2.检查交流,检查字词。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可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自主学习。字音上,“疏、储”的声母是翘舌音;“日”不要读成了“ri”。“说”是多音字,在本课同“悦”,读“yue”。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正音。3.默读课文,大意。在学生默读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概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结构清晰,语言也通俗易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1.自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课文围绕作者回忆小时候背课文的经历(易背一难背一会背)展开,教学时可引导按此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初背(简单)课文很轻松。第六至十六自然段:课文越来越难背,从老师和妈妈背课文的事上受到激励,决心从此克服困难,用心去背。第十七至二十自然段:回忆老师指导我们背下《桃花源记》的经过。第二十一至二十三自然段:我们逐渐掌握了背诵的方法,懂得了背诵的好处。语文教案篇2课题: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生字。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教学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导读法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四、学生字。1.分小组学习生字。2.交流汇报。作业:熟读课文小记: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2)小儿:小孩。(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第二自然段: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第三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